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fā)展

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fā)展

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fā)展

定 價:¥32.00

作 者: 方東美,匡釗 著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古代哲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34831591 出版時間: 2009-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72 字數:  

內容簡介

  《周易》結構的三大要素:(1)六十四卦系統(tǒng);(2)每一卦的卦辭;(3)每一爻的爻辭,其或為事實陳述,或為理論判斷。引發(fā)了需要從邏輯的、句法的和哲學的角度加以回答的關鍵問題。4.以歸納法或演繹法推導出這一符號體系嘗試,前者始于漢代京房而后者開端自同時代的茍爽和虞翻。5.焦循探索出的新方法。6.我自己邏輯地建構六十四卦系統(tǒng)的嘗試。7.六十四卦系統(tǒng)是由邏輯上的可能性組成的矩陣,有待于不同的解釋以獲得含義。語言陳述中的每個字,都是有待于文本解釋以表明其相互依存的意義間之契合性的象征符號。

作者簡介

  方東美(1899~1977),名珣。字東美,1899年生于安徽桐城,系碩儒方苞第十六代子孫。幼年即受中國古典文化熏染,16歲入南京金陵大學。1920年來華訪問的杜威成為他西方哲學史的啟蒙老師。1921年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深造,接受更為完備的西方哲學訓練。1924年回國,前后任教武昌師范大學、東南大學等知名大學及研究機構。1948年赴臺后,繼續(xù)執(zhí)教臺灣大學、輔仁大學等。晚年多次訪美,于南達科他州立大學、密蘇里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等處講授中國哲學與東方智慧。主要著作有《科學哲學與人生》.《中國人的人生觀》、《哲學三慧》、《生生之德》、《華嚴宗哲學》、《中國大乘佛學》等,英文著作《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fā)展》,為其晚年集大成之力作。方東美先生對中、西、印哲學皆有深厚造詣,向西方世界介紹東方智慧用力極勤,是20世紀在中西哲學會通方面貢獻最為卓著的中國哲學家。匡釗,1975年生于甘肅省蘭州市,2000年以中國哲學碩士畢業(yè)于蘭州大學哲學與社會學系,旋至人民文學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因未能忘情于哲學二字,終又于2007年至清華大學哲學系以求深造。目前專攻中國先秦哲學,曾發(fā)表論文十數篇.并有少數譯作出版。

圖書目錄

總序
前言
導論:中國哲學精神四大傳統(tǒng)概說,
1.儒家,2.道家,3.各宗大乘佛學,4.三類型新儒家
開場白:對中國哲學的熱切形而上學追尋
第一章 中國哲學的特質
1.三種形而上學:(1)超自然的;(2)超越性的;(3)基于前兩者的內在的中國式有機主義。2.中國哲學發(fā)展的分別為三節(jié)拍的三音步。3.原初儒家、原初道家和大乘佛學的共同特點:(1)貫通一體論;(2)道論;(3)個人的提升。4.中國哲學中體現(xiàn)出的“先知一詩人一智者復合人格”。5.中國各派哲學家特點:(1)道家“空者”的精神;(2)儒家“時者”的精神;(3)佛家具取舍之見識的“時空者”的精神;
第二部分儒家
第二章 原初儒家:第一階段,從神秘宗教到理性哲學.1.儒家哲學的多重含義。2.殷代箕子所表述的上古哲學知識:“洪范九疇”。3.“洪范九疇”之闡明。4.人類文化的集中或分散形態(tài)。5.上述哲學知識與后來中國哲學各種傾向之間的歷史聯(lián)系。6.古代中國哲學中五行說的不同作用:(1)自然哲學的起源;(2)人類生活的日常憑借;(3)自然功能的神化;(4)解釋政治循環(huán)之興亡的歷史驅動力;(5)為墨家所大力否定的與人類命運無關的五種自然元素;(6)從戰(zhàn)國后期至漢代。五行說深入于較淺薄的思想家們的心靈。7.“大中”的象征性:(1)對于信仰至上神的上古中國人而言的宗教意義,表現(xiàn)于能追溯至公元前23世紀的系統(tǒng)化的祭祀活動和《商頌》《周頌》中;(2)根據《周禮》,四類處于不同品級的精神存在和相應的祭祀儀式。8.古代中國人的宗教虔誠指向一種神、自然和人的有機統(tǒng)一,有助于形成萬物有靈論。而鮮明對立于以色列人的唯一神論和印度人的交替主神論。9.孑L子的宗教情懷系于愛與自由而遠離憤怒與嫉妒,內在地接近于真正上天精神的呈現(xiàn),與希伯來人對絕對超越性的上帝的信仰截然相反——對他們來說人止于被創(chuàng)造物的意識和感覺。10.宗教由于政治腐敗所至的多種因素而崩潰。11.儒家尊重生命,試圖重新使對于上天或神明的愛成為普遍生命的源泉。12.“大中”表明了中國人從遠古直到公元前l(fā)22年殷末所具有的神秘宗教體驗所包含的“原始本體論”.真正象征了原始的關于上天之原型的冥想精神。13.宗教轉為哲學的步驟:(1)神、自然和人同時被萬物有靈論融為一體宇宙生命,均為本源之結果,并彰顯出自然和人的莊嚴美好;(2)永恒的形式顯示于變易的動態(tài)過程,構成宇宙和人類的創(chuàng)化歷史并導致了價值的產生;(3)中國人的自然觀和人觀不被希伯來人和西方人式的罪惡感所羈絆,宗教基于人性之善而轉型為主導中國倫理文化發(fā)展的道德。14.宗教恐懼和奴隸道德與古代中國人不相符合。最早的統(tǒng)治者具備足夠的智慧領袖魅力與對國家的存在而言至關重要的廣大民眾分享卓越道德之理想,因此將神權政治轉型為“德治”,進而促進一種充滿經濟一政治一社會福祉的倫理文化。15.自發(fā)形成的深思熟慮的道德始自哲人政治家周公,將具有魅力的領袖和自我覺悟的民眾團結于具有道德良心的國家中,警惕盲從的宗教和奴隸的道德,并喚起后來傳統(tǒng)道家、儒家和墨家的大膽思考。16.回歸本源的不同哲學道路共進于達成上古中國人人生福祉之后果。
第三章 原初儒家:第一階段,創(chuàng)造性宇宙中人之偉大.1.天的創(chuàng)造力和人的原有價值是體現(xiàn)于《周易》之中的儒家兩大基本信條。2.《周易》表述了一種相互疊加的社會歷史架構,均由一符號結構系統(tǒng)地體現(xiàn)。3.《周易》結構的三大要素:(1)六十四卦系統(tǒng);(2)每一卦的卦辭;(3)每一爻的爻辭,其或為事實陳述,或為理論判斷。引發(fā)了需要從邏輯的、句法的和哲學的角度加以回答的關鍵問題。4.以歸納法或演繹法推導出這一符號體系嘗試,前者始于漢代京房而后者開端自同時代的茍爽和虞翻。5.焦循探索出的新方法。6.我自己邏輯地建構六十四卦系統(tǒng)的嘗試。7.六十四卦系統(tǒng)是由邏輯上的可能性組成的矩陣,有待于不同的解釋以獲得含義。語言陳述中的每個字,都是有待于文本解釋以表明其相互依存的意義間之契合性的象征符號。8.幾種解釋:(1)常識解釋;(2)物理解釋;(3)人文解釋;(4)哲學解釋。9.嚴格的哲學解釋:(1)關于有生機的自然的新哲學觀;(2)美善合一的道德一美感哲學;(3)普遍價值論的嘗試;(4)價值中心本體論體系。lO.儒家的“時者”將萬物均投注于時間的熔爐。對時間概念的解釋。11.《周易》包含的原理:(1)生命充滿五種卓越品質之原理;(2)加以句法的和形而上學的解釋的旁通原理;(3)創(chuàng)造之創(chuàng)造原理;(4)作為價值實現(xiàn)過程的創(chuàng)造性生命之原理。12.面對宇宙造化的人類個人應增進自身道德本性中真正的善與偉大,以配合最高的創(chuàng)造力。13.孟子和茍子主張人類偉大的理由。14.發(fā)展中具有理性聯(lián)系的五類人。15.人在價值論渴望的意義上與宇宙一體。
第二部分 道家及其對中國大乘佛學早期發(fā)展的影響
第四章 老子體系….1.作為典型的“空者”,道家翱翔于想象的夢幻世界探索玄之又玄的太玄。他們是最孤獨的人,其箴言總被誤解。正如道家被自命正宗的道教所歪曲。2.我對老子真正宗旨的解讀。3.從本體論和超本體論方面考慮道的基本意義。4.從宇宙論角度考慮同一主題。5.道的自然與人工屬性。6.在當下世界里體現(xiàn)了道的圣人之性格論。
第五章 莊子體系…..1.莊子解決了:(1)老子的無與有或者永恒與暫時之間的分歧;(2)孔子對時間的困惑被化為整體的無限性,并精心闡述了一套投射于無限時空架構之上的形而上學體系,將其作為提升精神生命的方法。2.最具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