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序
原序:孔廟因緣
壹個人觀點
一、所謂“道德自主性”:以西方觀念解釋中國思想之限制的例證
二、“道德自主性”與“責任倫理”:康德與韋伯的分歧點
三、孟子的“四端說”與“道德感說”
四、十年之后:后記
五、韋伯論中國的宗教:一個“比較研究”的典范
六、儒家倫理與經濟發(fā)展:迷思或事實?
貳皇帝、儒生與孔廟
七、清初政權意識形態(tài)之探究:政治化的道統(tǒng)觀
八、道統(tǒng)與治統(tǒng)之間:從明嘉靖九年(1530)孔廟改制論皇權與祭祀禮儀
九、權力與信仰:孔廟祭祀制度的形成
十、學術與信仰:論孔廟從祀制與儒家道統(tǒng)意識
十一、孔廟的解構與重組:轉化傳統(tǒng)文化所衍生的困境
叁理學、考據學與政治
十二、“朱陸異同”:一個哲學詮釋(池勝昌譯)
十三、理學、考據學與政治:以《大學》改本的發(fā)展為例證
十四、“學案”體裁產生的思想背景:從李紱的《陸子學譜》談起
十五、“學案”體裁補論
肆附錄
十六、茍子:孔廟從祀的缺席者?
十七、以序為書:評介《朱熹的歷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