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在建構其龐大的批判哲學體系的年代里,康德的廣泛興趣也依然沒有受到限制,而是繼續(xù)涉獵眾多科學的領域:醫(yī)學、天文學、歷史、政治、法學和宗教學等等。這樣,翻譯者就有了苦頭吃。他不得不追隨著康德老人廣泛的興趣和廣博的知識,到某個自己并不熟悉的領域里去弄明白康德那個時代的某種理論,或者去查找某個也許早已無人再使用的術語,有時為了查出一個單詞,不知要翻閱多少參考書。若是寫作,自然可以繞過去,但翻譯卻不能這樣做。因此,這一卷的篇幅雖然是《康德著作全集》中差不多最小的,翻譯卻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也差不多是最長的了。從內容上看,這一卷所包含的都是一些短文。文章雖然短小,卻堪稱精悍?!蛾P于一種世界公民觀點的普遍歷史的理念》、《回答這個問題:什么是啟蒙?》、《論永久和平》等文,都是康德哲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史上備受關注。幾篇書評,使康德借評點他人思想的機會表明了自己的思想,而如《論一個據說一切新的純粹理性批判都由于一個更早的批判而變得多余的發(fā)現》等論戰(zhàn)性文章,則使康德借捍衛(wèi)自己思想的機會從不同角度對自己的思想進行了闡發(fā)、補充和澄清,對理解康德的那些大部頭著作亦頗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