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乾祐二十四年(1194),引領河西文化進入高度發(fā)展時期的仁宗皇帝去世了,年僅17歲的桓宗純佑即位,成了西夏的第八代皇帝?;缸诘那嗌倌陼r代完全是在仁宗創(chuàng)建的盛世中度過的,這使得他在執(zhí)政期間并沒有過多地考慮國家潛在的危機,而只是打算一如既往地追尋父親的足跡,從而得以延續(xù)前代的輝煌。從仁宗時代開始,接受北宋模式的治國思想就被朝野一致尊奉為成功的必由之路,這種治國思想在西夏要通過政府和家族兩套機制來實施。為了幫助剛即位的仁宗及早理解其間的道理,負有教導責任的前代老臣曹道樂為仁宗編譯了兩本書,一本是講修身執(zhí)政之道的《德行集》,另一本就是這里要介紹的《新集慈孝傳》。這本題為《新集慈孝傳》的小書是仿照北宋名臣司馬光的《家范》編成的,目的是想通過中原歷史故事來為人們樹立一批封建人倫的榜樣,在維系家族關系的基礎上追求社會的和諧。1990年,俄國西夏學家克平已經完成了全書的俄譯和相關問題的探討,而我們這里之所以要重新進行一次解讀,主要原因有三個:首先,盡管克平從眾多的中原史籍里尋得了大多數(shù)故事的原始出處,但她沒有能夠看出《新集慈孝傳》和《家范》的繼承關系,這影響了對《新集慈孝傳》的本質和編譯過程的理解;其次,克平的研究興趣集中在親屬關系術語和語法學方面,這兩個領域非我所長,所以本書的注釋多集中在語文學和文獻校訂方面,希望可以與克平的考釋形成互補;最后,本書將在《家范》的幫助下提供一份盡可能妥帖的漢譯文,以利將來的西夏語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