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在一次全國巖溶學術會議上所作的學術報告中,曾把桂林蘆笛巖、浙江瑤琳洞、福建玉華洞和北京石花洞并稱為中國四大名洞。當時,從已開發(fā)洞穴的國內外知名情況、洞穴的發(fā)育特征和所具區(qū)域地質條件上,進行綜合分析,而得出這四個名洞的概念。當然,這并不是說這四個溶洞在眾多已經開發(fā)的洞穴中,各個方面,規(guī)模上、景觀上也都是居于前列的地位。這四大名洞,能有廣泛的美譽,是有其獨特的區(qū)域性和科學性,以及文化上的獨特內涵。玉華洞,位于福建省將樂縣,在海峽西岸,顯示了其獨特的區(qū)域位置,這是第一個區(qū)位特征。福建境內以火成花崗巖體為主而形成的丘陵,并以高程二三○○多米的武夷山脈為地勢的核心,而少量具有石炭二迭系碳酸鹽巖沈積的盆地,相應發(fā)育了與西南等地碳酸鹽巖大片分布的情況不完全一致的巖溶洞穴等景觀。這是玉華洞的第二個地質背景要素。還有,玉華洞具有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的珍跡,這第三個文化內涵是很多洞穴所難與相比的。玉華洞,我把它列入當時中國四大名洞,是有其內在豐富的文化內涵底蘊作為主要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