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地域文化民族記憶與地域情韻:中國西部原生態(tài)文化論稿

民族記憶與地域情韻:中國西部原生態(tài)文化論稿

民族記憶與地域情韻:中國西部原生態(tài)文化論稿

定 價:¥28.00

作 者: 武文,武圣華 著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西部文學藝術與文化研究叢書
標 簽: 文化理論

ISBN: 9787544034869 出版時間: 2009-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32開 頁數(shù): 397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民族記憶與地域情韻:中國西部原生態(tài)文化論稿》是一部以地域文化與民族文化為坐標,運用文化人類學的觀點和文化哲學的理論對中國西部民間原生態(tài)文化進行的密碼解譯研究。目的在于揭示中國西部民間原生態(tài)文化的永恒魅力和價值,展現(xiàn)其強大的時空穿透力與無可抗拒的精神沖擊波。中國西部是華夏與南苗繁衍生息的最早地區(qū),歷史悠久而古樸,文化深厚而博大。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當代西部民族在繼承先民遺風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開拓進取,為我們營造了一片廣袤肥沃的原生態(tài)文化圈。其特點具有極大的奠基性、代表性、包容性、多元性,呈現(xiàn)出“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獨特精神,成為人類學、民族學、歷史學、宗教學、社會學、民俗學等學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寶庫。全書包括“七大”主題,涉及大量的歷史文獻、民俗與民間文學文本、考古資料以及至今存活的文化敘事。全書通過探源與揭秘,彰顯了西部民間文化的神圣世界與世俗世界合一的哲學理念。

作者簡介

  武文,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民間文學、民俗學、文化人類學、文化哲學、中國文化思想以及中國西部原生態(tài)文化等學科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出版有《宏觀文化人類學》、《秦隴文化論》、《甘肅民間文學概論》、《裕固族文學研究》、《文化學論綱——社會文化人類學的解讀》、《中國民俗學古典文獻輯論》、《中國民間文學古典文獻輯論》、《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甘肅民間故事卷》、《中國民俗大系·甘肅民俗》等10余部學術著作;參編《中國歌謠集成·甘肅歌謠卷》、《中國諺語集成·甘肅諺語卷》、《中國民俗大系》等大型圖書30余部;發(fā)表學術論文60余篇?,F(xiàn)任海南大學三亞學院人文與傳播分院院長。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西部文化模式的原始奠基
第一節(jié) 宇宙陰陽分類法和二元互補論的思維哲學
一、伏羲八卦:陰陽結構與符號演繹
(一)伏羲其人與畫卦的傳說
(二)陰陽相構為萬物之本:宇宙發(fā)生論及符號化圖式
(三)太極八卦——宇宙、社會和人生詮釋的密碼
二、女媧煉石補天:調理陰陽與二元互補論
(一)女媧其人及補天的傳說
(二)陰陽失調與人類危機
(三)大宇宙與小宇宙:天、地、人三位一體的類比和同構
三、男女為陰陽根基:伏羲、女媧結為夫妻
(一)原始生殖祖神:兄妹婚傳說的意義
(二)人首蛇身交尾:陰陽為天地之道,男女為陰陽之根
四、伏羲文化——人類學檔案
(一)從蛇到龍:生物意義及社會意義
(二)從人首蛇身到人首龍身:神本與人本的雙重意識
(三)從伏羲到太昊:神化及史化、文化及文明
(四)從文化記憶到民族認同:國家形成與太昊伏羲聯(lián)稱
第二節(jié) 龍圖騰主體意識的確立及龍文化的聚焦與輻射
一、渭河之濱的歷史偉人:炎帝與黃帝
二、民本與政治:炎帝的禪讓、東移和農耕取向
三、民主與權力:黃帝的修德振兵和道統(tǒng)定式
四、龍文化的融合與輻射
(一)五龍會聚及華夏民族的政治格局
(二)龍的神化與人文化
第三節(jié) 德力兼容意識與昆侖精神
一、西王母與昆侖
二、人獸型組合:道德力與獸力意識的兼容
(一)道德力與獸力合成的理想人格
(二)西王母兩次形變與女性地位的確立
三、昆侖精神:西王母的道德意識升華
四、西王母神話的再度崛起與民間道教的勃興
第二章 西部先民日神一統(tǒng)的多元圖騰綜合
第一節(jié) 日神一統(tǒng)的多元圖騰綜合體形成的民族背景
一、神話時代信仰龍圖騰的氏族
二、傳說時代的原始三大部族
三、史籍記載的古代社會民族
第二節(jié) 圖騰主體:龍、鳳、虎、龜
一、盤古與龍圖騰
二、伏羲、女媧與龍、鳳、虎圖騰
三、炎帝、黃帝與龍、鳳、虎、龜圖騰
四、西王母與龍、風、虎圖騰
五、龍、鳳、虎、龜?shù)纳衩鼗?br /> 第三節(jié) 太陽崇拜與日神居中的圖騰整合
一、太陽崇拜的原始遺留
二、日神一統(tǒng)的圖騰整合
第四節(jié) 原始崇拜影響下的圖騰變異
一、火祀與祀火——太陽圖騰崇拜的變異
二、文身與五彩絲——龍圖騰崇拜的變異
第三章 西部婚姻與喪葬禮儀中的生殖意識與靈魂觀念
第一節(jié) 婚禮中的生殖意識
一、長命水與生育旺盛的象征
二、蛇蛙禮饃與性交行為的模擬
三、抱瓜及破瓜與孵化形態(tài)的夸張
第二節(jié) 葬禮中的靈魂觀念
一、靈魂的復活與形變
二、喪葬禮儀中的靈魂情結
第四章 西部節(jié)日與民族傳統(tǒng)文化
第一節(jié) 年節(jié)與天人交際
第二節(jié) 清明節(jié)與神鬼祭
第三節(jié) 端午節(jié)與五行意識
第四節(jié) 乞巧節(jié)與宗教世俗化
第五節(jié) 中秋節(jié)與巫術體驗
第六節(jié) 重陽節(jié)與陰陽觀念
第五章 神圣與神秘世界的魅力
第一節(jié) 民間諸神信仰的多元化
一、自然崇拜儀式化趨向——和諧的天人關系
二、圖騰崇拜的精神寄托——氏族信仰的象征符號
三、祖先崇拜的歷史意義——人類族群的紀念碑
四、生殖崇拜的原始意象——人口匱乏的壓力與樸素的自身反思
第二節(jié) 社儀信仰的精神宣泄與心理滿足
一、驅儺:情緒釋放與人神互滲
二、巫術:控制自然的幻想及心理誤區(qū)的拯救
三、禁忌:道德規(guī)范的神秘化與行為準則的合理性
第六章 原始文學藝術的文化多維價值
第一節(jié) 西部神話價值:原始神與先民創(chuàng)造性張力
一、原始神是先民創(chuàng)造性意識的產物
二、原始神是先民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概括
三、原始神是先民創(chuàng)造性實踐的結晶
四、特例——試論洪水神話的民族學價值
第二節(jié) 巖畫與彩陶的價值:原始思維與意識的藝術化
一、巖畫——混沌思維中的直觀性與抽象性
二、彩陶——群體意識中的神秘性與象征性
第三節(jié) 原始審美意識中的文化價值導向及其審美范式
一、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的文化價值聯(lián)系及轉化
二、信仰與功利的互動審美循環(huán)及多式特點
第七章 道德與哲學合一的文化結構
第一節(jié) 道德結構
一、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鄉(xiāng)土情誼
二、以道家思想為核心的無為情趣
三、陽剛與陰柔相融的道德品格
第二節(jié) 哲學結構
一、順天道:生命哲學
二、應地道:思維哲學
三、識人道:處世哲學
第八章 西部文化類型及特征
第一節(jié) 文化多維的自然類型
第二節(jié) 西部文化特征的建構基點
一、以種植飼養(yǎng)為主體的農牧文化系統(tǒng)
(一)產生于農牧基礎之上的文化建筑
(二)農牧業(yè)衍生的樹體式繁殖文化及生產慣制
二、以鄉(xiāng)民為主體的人格自我價值概括
(一)行為參照系——多元價值觀
(二)尋根意識——天賦神授與自我創(chuàng)造的復合價值觀
(三)桃花源理想的人格自我典型化——價值評價及指向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