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佛教在少林寺聽名家講座(上、中、下)

在少林寺聽名家講座(上、中、下)

在少林寺聽名家講座(上、中、下)

定 價:¥240.00

作 者: 釋永信 主編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佛教

ISBN: 9787313065452 出版時間: 2010-07-01 包裝: 盒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全3冊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在少林寺聽名家講座(套裝上中下冊)》取自由少林寺組織的“禪宗中國名家講座”的講稿,以“當代社會中國知識界人生信念、道德取向、文化要求、終極關懷”為內(nèi)涵,從“哲學視野”、“文學風貌”、“宗教信仰”、“藝術審美”等角度,探討“少林問禪”的核心話題?!对谏倭炙侣犆抑v座(套裝上中下冊)》中收入的講座者皆為中國社科學界知名學者,如北京大學的湯一介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的方立天教授、中國社科院黃心川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的陳方正教授等。他們從各自領域出發(fā),用多學科的交叉學術視野,以講座的形式,為大眾呈現(xiàn)出百場文化盛宴。本套叢書文字詼諧平實,適合社會各界人士閱讀。《在少林寺聽名家講座(套裝上中下冊)》由2009年在少林寺舉辦的“禪宗中國少林問禪百日峰會,,論壇講座稿集結而成。論壇由釋永信方丈主持,講座內(nèi)容涵蓋哲學、文學、歷史、宗教、藝術、社會學、經(jīng)濟學、政治學、教育學、心理學十個學科。講座者皆為中國社科學界知名學者。他們從各自領域出發(fā),用多學科的交叉學術視野,以講座的形式,為大眾呈現(xiàn)出百場文化盛宴??傊?,本套叢書文字詼諧平實,圖文并茂,裝禎設計精美大氣。適合社會各界人士閱讀。

作者簡介

  釋永信,俗名劉應成。1965年生,安徽潁上人。父母是虔誠的佛教徒?!?981年,17歲的劉應成遠赴嵩山少林寺,禮行正大和尚為師,披剃出家,法名永信;旦暮依侍,親炙師教,錘煉有年,慧行俱進。后參學江西云居山、安徽九華山、北京廣濟寺等處?!?984年回寺,仍侍奉長老左右,并任新成立的少林寺民主管理委員會成員,協(xié)助幾近失明的行正方丈處理日常寺務。同年9月,赴江西普照寺受具足戒?!?987年,行正方丈圓寂,承師衣缽,接任少林寺管理委員會主任,全面主持寺院工作?!?993年3月,當選為河南省政協(xié)委員。 1993年10月,當選中國佛協(xié)理事?!?997年,再次當選為少林寺寺務委員會主任,住持少林寺?!?998年3月,當選為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998年7月,當選為河南省佛教協(xié)會會長。 1999年8月,榮膺少林寺方丈?!?002年9月,當選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003年3月,當選為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2008年3月,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010年2月,當選為中國佛教協(xié)會海外交流委員會主任。

圖書目錄

在少林寺聽講座上
 湯一介論禪宗思想中的內(nèi)在性與超越性問題
 肖云儒大眾文藝的當下走勢和風中國
 王堯藏傳佛教的和諧與發(fā)展
 王守?!秾O子兵法》再認識
 朱維錚近史的界定及其他
 徐光興心理禪
 張伯偉唐代的詩學暢銷書
 曹虹中韓詩文中的三笑題詠
 陳炎古希臘、古中國、古印度:人類早期文明的三種路徑
 印度的婆羅門教、佛教與中國的儒家、道家
 程章燦說六朝古都南京:城市想象與政治話語及文學敘述
 張培鋒宋詩的禪意與禪理
 王興國禪茶漫述:禪茶的生活、精神修養(yǎng)和禪境
 孫昌武禪.禪宗.禪文化
 吳言生參禪開智慧
 江曉原信仰與科學
 天學與佛教在中國的傳播
 中國人選擇綠色生活之兩難處境
 麻天祥禪的現(xiàn)代詮釋
 馮天瑜中國封建社會再認識
 從元典的憂患意識到近代救亡思潮
 “少林學”弁言
 后記
在少林寺聽講座中
 方立天佛教智慧與社會和諧
 王蘊智漢字中國甲骨文及中國文字之起源
 周振鶴體國經(jīng)野之道
 寧稼雨魏晉風度漫談
 羅藝峰漫談中國古代的琴禪
 守成與開放:唐代音樂生活面面觀
 郭齊勇論儒學的宗教性內(nèi)涵
 李利安生命的特性與生命的關懷
 張立文和合學的現(xiàn)代價值
 黃德寬歷史悠久的漢字
 漢字的研究和闡釋
 黃天樹許慎與《說文解字》
 楊寶忠近代漢字形體的演變
 佛教文化對于近代漢字形體演變的影響
 梁友松中國園林
 張森中國書法的審美特性及用筆法則
 朱萬曙徽文化與徽學
 中國的戲曲文化
 梅曉云一與多:印度文化的特質(zhì)
 吠陀文學與印度文化
 陳衛(wèi)平當今中國應該如何普及儒學
 國學熱與學校教育的缺失
 “少林學”弁言
 后記
在少林寺聽講座下
 樓宇烈禪學與人生
 楊曾文中國禪宗的興起及其主要特色
 少林雪庭福裕和元前期的佛道之爭
 李向平宗教信仰與中國社會
 佛教信仰與中國社會
 虞云國國學熱與國學經(jīng)典的構成及讀法
 宋代文化時代特點與歷史地位
 張桂光商周青銅器銘文
 商周青銅器銘文舉要
 陳偉武戰(zhàn)國文字及簡帛書
 簡帛文獻中的殘疾人史料
 馮達文孔孟儒學的生命智慧
 老莊道家的價值追求
 卿希泰互動與融合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過程看道教與
 儒佛的關系
 陳方正在科學與宗教之間:論西方科學的東方淵源
 杜斗城中國早期佛教藝術的來源與特點
 佛教的現(xiàn)在與未來
 王天順以大敵小,何以常敗?夏宋戰(zhàn)爭論之一
 楊國榮良知與德性
 “真”的文化意蘊
 周寧現(xiàn)代西方的中國形象
 茶與鴉片水深火熱的世界
 張松輝感悟老莊
 耿云志中國人走向近代的歷程
 曾繁仁關于生態(tài)美學的幾個問題
 龔雋禪宗歷史上的方便通經(jīng)
 賴永海禪與中國文化
 “少林學”弁言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