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仇女神》,首次從“劊子手”的內心世界出發(fā);通過一個集體罪行參與者的記憶和講述。探索人在殺戮之下的精神崩潰。所謂的“惡”究、竟是什么?國家機器是如何利用“體制”來殺人?而從最初的理想主義者變?yōu)槟Ч恚擞纸洑v了怎樣的內心折磨?《復仇女神》從黑暗出發(fā),一步步走向、人性中更深的黑暗。馬克西米連·奧爾,出身中產階級家庭的青年知識分子,傾心于哲學思辨、文學與音樂,期待有機會成為作家或老師。在自己理想的引導下,他選擇加入納粹黨,一九四:年作為黨衛(wèi)軍軍官,首先隨同節(jié)節(jié)勝利的德國軍隊來到烏克蘭,在黨衛(wèi)軍的各個先遣隊里工作,參與所謂解決猶太人問題的特別行動,經歷了基輔大屠殺、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后又參與了奧斯威辛和達豪集中營的各項管理工作,執(zhí)行對猶太人的虐待和屠殺。在柏林被蘇軍攻占時,奧爾殺死最好的朋友托馬斯,用托馬斯的證件逃出了包圍圈。戰(zhàn)后他躲過被俘和受審,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過著安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