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shù)計算機/網(wǎng)絡軟件工程及軟件方法學軟件測試管理

軟件測試管理

軟件測試管理

定 價:¥49.00

作 者: 鄭文強,馬均飛 編著
出版社: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軟件工程/開發(fā)項目管理

ISBN: 9787121112218 出版時間: 2010-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85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軟件測試管理》將軟件測試管理知識和項目測試實踐經(jīng)驗緊密結(jié)合,詳細闡述了如何有效地開展軟件測試過程中不同的測試管理活動?!盾浖y試管理》內(nèi)容覆蓋了測試估算、基于風險的測試、測試過程監(jiān)控、測試外包、測試行業(yè)價值分析等測試管理過程中比較棘手的問題;分析了復雜的綜合系統(tǒng)和安全關(guān)鍵系統(tǒng)的測試管理的難點;結(jié)合ISO 9126質(zhì)量模型和IEEE 1044事件管理等國際標準,闡述了實際項目中缺陷管理的解決方案;結(jié)合軟件測試領(lǐng)域的國際標準和能力模型(TMM、TPI、CTP和SETP等),闡述了測試過程和測試能力改進的方法,為測試團隊的過程改進提供了指導性的方法。《軟件測試管理》還為自動化測試工具、測試團隊管理和測試人員考核等難題的解決提供了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實踐?!盾浖y試管理》適用于測試工程師、測試經(jīng)理和質(zhì)量改進人員,同時也可以作為國際軟件測試認證委員會(ISTQB)高級測試管理模塊的培訓參考教材。

作者簡介

  鄭文強,CSTQB(中國軟件測試認證委員會)高級專家,首批ISTQB高級證書(高級測試管理)獲得者。先后在中興通訊、阿爾卡特、朗訊等大型通訊,軟件企業(yè)從事軟件測試、軟件測試管理、軟件質(zhì)量管理以及軟件測試過程改進等工作。精通軟件測試生命周期各個測試階段的控制和管理,熟悉軟件測試活動相關(guān)技術(shù)和方法,以及對測試能力改進有深入的研究和實踐。馬均飛,先后就職于華為、阿爾卡特上海貝爾、IBM,從事通信以及企業(yè)級存儲設備的軟件測試及相關(guān)工作,有近10年的測試實踐經(jīng)驗。中國軟件測試認證委員會(CSTQB)專家組成員,國內(nèi)首批ISTQB高級測試管理證書獲得者。熟悉測試流程、測試技術(shù)和方法,熟悉軟件質(zhì)量管理體系,精通軟件測試自動化平臺的搭建和開發(fā)工作。在軟件測試過程和軟件測試相關(guān)技術(shù)理論和實踐結(jié)合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圖書目錄

第1章 軟件測試基礎(chǔ) 1
1.1 簡介 1
1.2 軟件開發(fā)生命周期中的測試 1
1.2.1 軟件開發(fā)生命周期模型 2
1.2.1.1 順序模型 2
1.2.1.2 增量迭代模型 6
1.2.1.3 模型中的測試 12
1.2.2 軟件測試級別 13
1.2.2.1 組件測試 13
1.2.2.2 集成測試 17
1.2.2.3 系統(tǒng)測試 22
1.2.2.4 驗收測試 23
1.2.2.5 維護測試 25
1.3 特定系統(tǒng) 26
1.3.1 綜合系統(tǒng) 26
1.3.2 安全關(guān)鍵系統(tǒng) 29
1.4 度量和測度 34
1.4.1 測度的意義和要求 36
1.4.1.1 測度的意義 36
1.4.1.2 測度的要求 40
1.4.2 基本過程 42
1.4.2.1 確立和維持測度承諾 44
1.4.2.2 計劃測度過程 45
1.4.2.3 實施測度過程 47
1.4.2.4 評估測度 48
1.4.3 度量數(shù)據(jù)應用 49
1.4.3.1 案例分析:測試用例設計進度 49
1.4.3.2 案例分析:測試用例執(zhí)行進度 50
1.4.3.3 案例分析:測試的充分性 51
1.4.3.4 案例分析:產(chǎn)品發(fā)布準則 53
1.5 道德規(guī)范 55
1.6 小結(jié) 55
第2章 測試過程 57
2.1 簡介 57
2.2 測試過程模型 58
2.3 測試計劃和控制 59
2.3.1 主要活動 59
2.3.2 測試計劃 64
2.3.3 測試執(zhí)行進度 64
2.3.4 階段度量指標 65
2.4 測試分析和設計 66
2.4.1 主要活動 67
2.4.2 階段度量指標 68
2.5 測試實現(xiàn)和執(zhí)行 68
2.5.1 主要活動 69
2.5.2 測試實現(xiàn) 71
2.5.2.1 測試規(guī)程規(guī)格說明 71
2.5.2.2 測試環(huán)境搭建 71
2.5.2.3 測試執(zhí)行準備 75
2.5.3 測試執(zhí)行 77
2.5.3.1 入口準則 78
2.5.3.2 測試結(jié)果比較 78
2.5.3.3 測試日志 79
2.5.3.4 確認測試和回歸測試 79
2.5.4 階段度量指標 80
2.6 評估出口準則和報告 81
2.6.1 主要活動 81
2.6.2 評估出口準則 82
2.6.3 測試報告 83
2.6.4 階段度量指標 83
2.7 測試結(jié)束活動 84
2.7.1 主要活動 84
2.7.2 數(shù)據(jù)收集和分析 86
2.7.3 經(jīng)驗總結(jié)報告 86
2.8 小結(jié) 89
第3章 測試管理 90
3.1 簡介 90
3.2 測試管理文檔 93
3.2.1 測試方針 94
3.2.2 測試策略 95
3.2.3 主測試計劃 96
3.2.3.1 介紹 97
3.2.3.2 詳細內(nèi)容 99
3.2.3.3 其他 101
3.2.4 級別測試計劃 106
3.2.4.1 測試項和不測試項 107
3.4.2.2 測試的質(zhì)量屬性 107
3.2.4.3 測試時間進度 109
3.2.4.4 測試準則定義 110
3.2.4.5 測試風險 112
3.2.4.6 測試文檔輸出 113
3.2.4.7 角色和職責 114
3.2.5 級別測試設計規(guī)格說明 115
3.2.6 級別測試用例規(guī)格說明 116
3.2.7 級別測試規(guī)程規(guī)格說明 117
3.2.8 級別測試日志 118
3.2.9 異常報告 119
3.2.10 級別測試報告 121
3.2.11 主測試報告 122
3.3 測試計劃裁減 123
3.4 測試估算 124
3.4.1 影響因素 127
3.4.2 基于百分比的方法 130
3.4.3 基于專家團隊的方法 131
3.4.4 基于類似項目的方法 132
3.4.5 基于工作分解結(jié)構(gòu)的方法 133
3.5 測試計劃制定 134
3.5.1 盡早制定測試計劃 134
3.5.2 測試計劃的迭代 137
3.6 測試過程監(jiān)控 139
3.6.1 風險 140
3.6.2 測試 143
3.6.2.1 案例分析:測試用例設計進度 144
3.6.2.2 案例分析:測試用例設執(zhí)行進度 145
3.6.3 覆蓋率 147
3.6.3.1 案例分析:基于需求的測試覆蓋率 147
3.3.6.2 案例分析:基于平臺的測試覆蓋率 148
3.6.4 缺陷 149
3.6.4.1 案例分析:缺陷發(fā)現(xiàn)階段分布 149
3.6.4.2 案例分析:缺陷所屬模塊分布 150
3.6.4.3 案例分析:發(fā)現(xiàn)缺陷的測試類型分布 151
3.6.5 信心 152
3.6.5.1 案例分析:測試發(fā)現(xiàn)缺陷狀態(tài)變化 152
3.6.5.2 案例分析:測試用例通過率 153
3.7 測試商業(yè)價值 154
3.7.1 預防成本 155
3.7.2 檢測成本 155
3.7.3 內(nèi)部失效成本 156
3.7.4 外部失效成本 156
3.8 分布式測試、外包測試和內(nèi)包測試 161
3.8.1 分布式測試 161
3.8.2 外包測試 162
3.8.3 內(nèi)包測試 163
3.8.4 風險 164
3.9 基于風險的測試 167
3.9.1 什么是基于風險的測試 167
3.9.1.1 風險的定義 167
3.9.1.2 產(chǎn)品風險和項目風險 168
3.9.1.3 基于風險的測試策略 170
3.9.2 風險管理過程 174
3.9.2.1 風險識別 175
3.9.2.2 風險分析 182
3.9.2.3 風險應對 184
3.9.2.4 ISO/IEC 16805 190
3.9.3 風險管理實踐 197
3.9.4 基于風險的測試方法 199
3.9.4.1 作用和優(yōu)點 200
3.9.4.2 基于FMEA的測試 204
3.9.4.3 注意點和誤區(qū) 213
3.10 失效模式和影響分析 215
3.10.1 什么是FMEA 215
3.10.2 應用領(lǐng)域 218
3.10.2.1 產(chǎn)品 219
3.10.2.2 過程 220
3.10.3 實現(xiàn)步驟 221
3.10.3.1 了解分析對象 223
3.10.3.2 識別失效模式 224
3.10.3.3 分析失效影響 224
3.10.3.4 確定嚴重程度 225
3.10.3.5 確定可能性 225
3.10.3.6 確定檢測難度 226
3.10.3.7 分析潛在原因 226
3.10.3.8 計算風險優(yōu)先級因子 227
3.10.3.9 確定處理優(yōu)先級 227
3.10.3.10 采取應對措施 228
3.10.3.11 重新計算RPN 228
3.10.4 收益與成本 229
3.10.5 確定RPN 230
3.11 測試管理難題 231
3.11.1 探索性測試 231
3.11.1.1 什么是探索性測試 231
3.11.1.2 基于會話的測試管理 233
3.11.2 綜合系統(tǒng) 234
3.11.3 安全關(guān)鍵系統(tǒng) 236
3.11.4 非功能性測試 237
3.12 小結(jié) 239
第4章 評審 241
4.1 簡介 241
4.2 基本原則 244
4.3 選擇合適的評審類型 246
4.3.1 審查 246
4.3.2 技術(shù)評審 248
4.3.3 走查 249
4.3.4 非正式評審 249
4.3.4 管理評審和審計 250
4.3.6 特殊工作產(chǎn)品的評審 251
4.3.7 正式評審的開展 252
4.4 有效的評審過程 253
4.4.1 計劃階段 254
4.4.2 預備會階段 255
4.4.3 個人準備階段 255
4.4.4 評審會議階段 256
4.4.5 返工階段 257
4.4.6 跟蹤結(jié)果階段 257
4.5 評審成功因素 259
4.6 小結(jié) 261
第5章 缺陷管理 262
5.1 簡介 262
5.2 缺陷發(fā)現(xiàn)階段 264
5.3 缺陷生命周期 264
5.3.1 識別 265
5.3.2 調(diào)查 266
5.3.3 改正 267
5.3.4 總結(jié) 268
5.3.5 案例 269
5.4 缺陷要素 273
5.5 缺陷度量 275
5.5.1 缺陷發(fā)現(xiàn)進度 276
5.5.2 缺陷修復進度 277
5.5.3 缺陷優(yōu)先級 278
5.5.4 缺陷嚴重程度 279
5.6 缺陷溝通 281
5.7 小結(jié) 287
第6章 標準和測試過程改進 288
6.1 簡介 288
6.2 相關(guān)標準 288
6.2.1 標準的來源和有效性 288
6.2.2 國際標準 290
6.2.2.1 ISO 290
6.2.2.2 IEEE 291
6.2.3 國家標準 292
6.2.4 特定領(lǐng)域標準 294
6.2.4.1 航空電子系統(tǒng) 294
6.2.4.2 航天工業(yè) 295
6.2.4.3 食品與藥物管理局 295
6.2.5 其他標準 295
6.3 測試改進過程 296
6.3.1 改進的方法 296
6.3.2 改進的類型 297
6.4 測試過程優(yōu)化 297
6.5 TMM 298
6.5.1 成熟度等級 299
6.5.2 內(nèi)部結(jié)構(gòu) 301
6.5.3 評估模型 304
6.6 TPI 306
6.6.1 模型結(jié)構(gòu) 306
6.6.2 評估過程 311
6.7 CTP 312
6.7.1 模型結(jié)構(gòu) 312
6.7.2 評估模型 316
6.8 STEP 317
6.8.1 組成 317
6.8.2 架構(gòu) 318
6.8.3 活動時序 319
6.8.4 工作產(chǎn)品 320
6.8.5 角色和職責 321
6.9 CMMI 321
6.9.1 模型組成 322
6.9.1.1 表述方式 323
6.9.1.2 過程域 325
6.9.1.3 評估方法 326
6.9.2 驗證和確認 326
6.10 小結(jié) 329
第7章 測試工具與自動化 330
7.1 簡介 330
7.2 測試工具的概念 330
7.2.1 成本效益和風險 331
7.2.2 測試工具策略 335
7.2.3 測試工具集成 335
7.2.4 腳本和腳本語言 337
7.2.5 測試準則 340
7.2.6 測試工具部署 343
7.2.6.1 工具引入的成本效益 344
7.2.6.2 工具選擇 344
7.2.6.3 工具引入 345
7.2.7 開源測試工具 346
7.2.8 測試工具開發(fā) 348
7.2.9 測試工具分類 350
7.3 測試工具分類 351
7.3.1 測試管理工具 351
7.3.2 測試執(zhí)行工具 352
7.3.3 調(diào)試工具 354
7.3.4 錯誤傳播和注入工具 355
7.3.5 模擬器與仿真器 356
7.3.6 靜態(tài)和動態(tài)分析工具 356
7.3.6.1 靜態(tài)分析工具 356
7.3.6.2 動態(tài)分析工具 357
7.3.7 關(guān)鍵字驅(qū)動測試自動化 358
7.3.8 性能測試工具 358
7.3.9 Web測試工具 359
7.4 小結(jié) 360
第8章 個人技能和團隊構(gòu)成 330
8.1 簡介 330
8.2 個人技能 330
8.2.1 角色和職責 331
8.2.2 軟技能 334
8.2.3 個人技能評估 337
8.3 團隊能力 341
8.3.1 團隊角色分類 341
8.3.2 案例:測試團隊分析 343
8.3.3 測試團隊優(yōu)化 345
8.4 測試團隊獨立性 347
8.4.1 測試組織結(jié)構(gòu) 347
8.4.2 測試外包 351
8.5 激勵 352
8.5.1 激勵方式 352
8.5.2 量化管理 358
8.6 溝通 359
8.6.1 正確對待缺陷 360
8.6.2 開發(fā)和測試的合作 360
8.7 小結(jié) 361
參考文獻 362
附錄A IGMP需求列表 364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