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養(yǎng)生品茶三要素
兩養(yǎng)——養(yǎng)身與養(yǎng)心
三知——知茶品、知茶技、知茶意
三看——看茶喝茶、看季節(jié)喝茶、看人喝茶
第二章 知茶品
茶的兩個起源
茶樹的起源
飲用起源
茶樹的三種形態(tài)
茶葉的兩個成分
判斷茶葉好壞的兩個標準
產地與樹種決定品質
采摘期與加工決定級別
基本茶類與再加工茶類
六大基本茶類一覽表
六大茶類的茶性特征
六大茶類茶性特征一覽圖
再加工茶類茶性歸屬一覽圖
第三章 知茶技
第一境界:飯余共舉此甌茶——生活中的泡茶
第二境界:寒夜客來茶當酒——待客時的泡茶
飄逸杯待客沖泡法
第三境界:正是觀音待品時——商家銷售泡茶
第四境界:十目視而十手指——茶葉審評泡茶
第四章 知茶意
第五境界:小桃初見羅衫碧——茶藝表演泡茶
附:云中仙子——霧里青茶藝
第六境界:借得松風成一醉——鑒賞泡茶法
謙遜平和(沖泡前)
心無掛礙(沖泡中)
入塵不染(沖泡后)
《遵義情懷》——遵義紅茶茶藝
第七境界:寂然界卜道茶緣——茶道修習法
禪茶茶藝表演
第五章 茶與養(yǎng)生
茶的主要功效是藥用
養(yǎng)生原理
茶的主要化學成分及對人體作用一覽表
榮與養(yǎng)生之實例(上)
還童振枯扶人壽——李白
醍醐、甘露可抗衡——陸羽
滌昏清神更得道——皎然
乘此清風上蓬萊——盧仝
《七碗茶歌》圖解
茶與養(yǎng)生之實例(巾)
何煩魏帝一丸藥——蘇軾
豆蔻連梢煎熟水——李清照
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宋徽宗
養(yǎng)生延年黃山茶——榮西禪師
一日無茶枉為君——乾隆皇帝
釋跺平矜、怡情悅性——袁枚
茶與養(yǎng)生之實例(下)
幸有佳茗助康復——家人與茶
還將甘露報君情——友人與茶
第六章 看茶喝茶
我看佳茗多嫵媚——了解茶性
茶性與人體適應表
各大茶類的色香味形對身體與心情的影響
環(huán)肥燕瘦兩相宜——了解特種茶
陳年白茶
陳年巖茶
老觀音
陳年單叢
冰凍烏崠單叢
陳年紅茶
遠年黑茶
碎銅茶
普洱茶
如何區(qū)別老茶與陳茶
老茶與陳茶品質特征比較表(以巖茶為例)
第七章 看季節(jié)喝茶,
芳香宜助陽氣發(fā)——春起花茶與單叢
輕汗微生暑熱消——夏爽綠茶與觀音
從容沉穩(wěn)金風舞——金秋烏龍正當令
紅茶一甌腎精暖——冬陽紅茶與熟普
第八章 看人喝茶
年齡與茶的相配
性別與茶的相配
特殊生理期與茶的相配
特殊體質與茶的相配
極熱之人
極寒之人
極堵之人
極通之人
經絡損傷之人
長期吸煙者
第九章 茶與飲食起居
佳肴還須配香茗——茶與吃
茶功豈止退睡魔——茶與睡
居室無處不茶香——茶與境
從來佳茗伴佳人——茶與美
第十章 飲茶的禁忌
休讓春茗誤養(yǎng)生
佳茗養(yǎng)心先安境
第十一章 茶與修身養(yǎng)性
儒家的娛情與參政
忍看捧甌春筍露——文人的以茶娛情
粗知道義死無憾——儒家的以茶養(yǎng)心
道教的治病與成仙
萬病之藥茶為首——以茶治病
更覺鶴心通杏冥——借茶通靈
佛家的助禪與證悟
參禪能伏睡魔軍——修行者的助禪
茶禪一味向心涯——證悟者的“不二”
附錄:此茶非彼茶彼茶即此茶——《趙州禪茶頌》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