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瓶八診是中國回族的一項歷史悠久的保健療法。它源自漢唐,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歷史,當時大量的中東穆斯林通過絲綢之路進入中國,長途跋涉中,為了減輕和消除旅途疲勞,他們在驛站洗浴和歇息之時自創(chuàng)了一種保健方法,通過揉腳和按摩身體的某些部位來消除旅途的勞頓。隨著大批的穆斯林先民來到中國,伊斯蘭醫(yī)藥文化也隨之傳入,他們又汲取了傳統(tǒng)中醫(yī)的經絡理論、腧穴理論、臟腑理論之精華,經過長期的探索、總結和完善,形成了具有中國回族特色的自然療法——末梢經絡根傳法,這也是湯瓶八診的雛形。但末梢經絡根傳法最初只有對手、腳與耳的捏、推、點、揉等手法,并不完備。楊氏家族歷代傳人在末梢經絡根傳法的基礎上,從穆斯林的宗教禮儀、生活習慣中得到啟發(fā),發(fā)現(xiàn)了人體的異經奇脈,又提煉出轉五圍的自我保健方法。在代代傳承的過程中,湯瓶八診不斷完善,又融合了回回醫(yī)學的藥物療法和意念療法,以理脈、理氣、理骨為核心,逐步形成了頭診、面診、耳診、手診、腳診、骨診、脈診、氣診這八大診療方法。這正是湯瓶八診名稱的由來。2008年1月,湯瓶八診正式被國務院和文化部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08年在第29屆北京奧運會期間,湯瓶八診參加了在奧林匹克公園舉辦的“中國故事”文化展示活動,贏得了國內外友人、運動員及北京奧組委的高度認可。2009年2月,湯瓶八診作為北京奧運會唯一理療保健項目入駐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是奧運會后唯一留下的服務團隊。2009年3月,寧夏醫(yī)科大學回族湯瓶八診培訓學院正式成立。2010年1月,湯瓶八診被上海世博會確定為展示項目,進入上海世博會中國元素館,為參加上海世博會的各國嘉賓提供特色理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