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肇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古代文明,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民族始祖”、“人文始祖”。黃帝是代表具體人黃帝、黃帝族團和黃帝族團世襲領袖的名號,是黃帝時代的代名詞。黃帝的年代約為公元前4420~前2900年。黃帝時代所對應的考古學文化主要是仰韶文化的中晚期。《鄭州與黃帝文化》在闡釋黃帝文化概念及其發(fā)展階段、黃帝文化性質與特征、黃帝文化歷史地位等的基礎上,在全國黃帝文化的視野下,主要探討了黃帝故里所在的鄭州與黃帝文化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淵源關系。黃帝活動的主要區(qū)域,如黃帝出生地、黃帝族發(fā)祥地、黃帝都城、黃帝征戰(zhàn)遷徙地、黃帝游歷地、黃帝葬地等,主要分布在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地區(qū)。鄭州新鄭(包括今新密市)是黃帝出生地、都城所在地,黃帝族的發(fā)祥地在以新鄭一帶為中心的中原地區(qū)。黃帝以有熊所在地新鄭為基地,通過戰(zhàn)爭,打敗、融合了炎帝部落、蚩尤部落等,成為部落聯(lián)盟領袖。黃帝時代,在中華遠古史上,第一次統(tǒng)一了黃河中下游各部落,出現(xiàn)了具有國家職能的社會管理機構;在物質、精神、制度等文明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為中華遠古進入國家階段準備了條件,出現(xiàn)了人類文明的曙光。與黃帝時代相對應的考古學文化主要反映在中原一帶的仰韶文化上。黃帝文化的內涵是以黃帝為核心,包括各歷史時期黃帝文化的發(fā)展概貌,而其重點又在黃帝姓氏文化(如黃帝后裔、黃帝與姓氏)、黃帝祭祀文化(如黃帝祭祀文化的形成、發(fā)展、隆盛等)及黃帝文化在民族融合、國家統(tǒng)一與強盛中的重大作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