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國學經典·經部
四書
君子必慎其獨也——《大學》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
篤行之——《中庸》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
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孟子》
五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
慎始而敬終——《春秋》
小學類
父為考,母為妣——《爾雅》
避,回也,從走辟聲——《說文解字》
第二部分 國學經典·史部
正史類(二十五史)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史記》
既往不咎,來事之師——《漢書》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后漢書》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人道之始,莫先于孝悌——《晉書》
為國之道,食不如信——《宋書》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南齊書》
溪壑可盈,志欲無滿——《梁書》
撲火止燎,貴乎速滅——《陳書》
量己者,令終而義全——《魏書》
寧可玉碎,不可瓦全—— 《北齊書》
窮兵極武,仁者不為——《周書》
知臣莫若于君,知子莫若于父——《隋書》
成敗相因,理不常泰——《南史》
經師易求,人師難得——《北史》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
事危則志銳——《新唐書》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舊五代史》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新五代史》
得人之道,在于知人——《宋史》
國強則其人賢——《遼史》
教化之行,興于學校——《金史》
待人以誠,人亦以誠待我——《元史》
富貴一時,名節(jié)千古——《明史》
推誠協(xié)恭,無絲毫芥蒂——《清史稿》
別史類及其他
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zhàn)國策》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資治通鑒》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時無遠近,事無巨細,以成博識——《史通》
第三部分 國學經典·子部
先秦諸子類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君子之交淡如水——《莊子》
天地無全功,圣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列子》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
兼愛、非攻——《墨子》
幣重則萬物輕,幣輕則萬物重——《管子》
遠水不救近火——《韓非子》
物有自然,事有合離——《鬼谷子》
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
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儒學類
慈母有敗子,小不忍也——《潛夫論》
做本色人,說根心話,干近情事——《呻吟語》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經》
兵書類
利天下者,天下啟之——《太公六韜》
廢一善則眾善衰——《黃石公三略》
六六三十六,數中有術,術中有數——《三十六計》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孫子兵法》
行之以信令致遠——《吳子兵法》
雜學類
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菜根譚》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小窗幽記》
不與人爭得失,惟求己有知能——《圍爐夜話》
小說類
兵事以民為本——《東周列國志》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三言二拍》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水滸傳》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三國演義》
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西游記》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一人飛升,仙及雞犬——《聊齋志異》
第四部分 國學經典·集部
楚辭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楚辭》
別集類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古詩十九首》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魏武帝集》
燕雀戲蕃柴,安識鴻鵠游——《曹子建集》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集》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李太白集》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義山詩集》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工部集》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韓昌黎集》
皆知敵之為仇,而不知為益之尤——《柳河東集》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詩全集》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集》
山茶花開春未歸,春歸正值花盛時——《曾鞏集》
行事常思退一步——《曾國藩文集》
總集類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樂府詩集》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千家詩》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玉臺新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文觀止》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全唐詩》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宋詞三百首》
詩文評類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段男牡颀垺?
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詩品》
作者得于心,覽者會以意——《六一詩話》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人間詞話》
詞曲類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東坡詞》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漱玉詞》
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六一詞》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小山詞》
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竇娥冤》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牡丹亭》
隔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西廂記》
白頭江上客,紅淚自沾巾——《桃花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