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讓你的心像大師一樣空靈
前言
《心經》的由來
《心經》白話淺釋
弘一法師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錄
《心經》雖僅二百余字,攝全部佛法。講非數日,一二月,至少須一年。僅說簡略大
意,及用通俗的淺顯講法。了解真空妙有之理,精進修行,如此乃能完成利生之大事業(yè)也。
應慈法師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說
這一部經,是以般若為智慧,以觀心無所得為法門,以到涅槃為究竟。 三世一切諸佛
既依次而得成就,現在諸菩薩又依次而得入圓明,所以我們這班凡夫亦應該依次法門而后
能離苦厄。
圓瑛大師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義
有人說,佛教以出世為宗,消極與社會國家無益,他不知佛教有大乘故也。此經,指示眾生,依真心實相般若之體,起觀照般若之用。由觀照般若之用,契實相般若之體。照用功深,彼岸自到。實相真心,如鏡子;我法煩惱,如塵垢;觀照工夫,如磨鏡;般若妙智,如鏡光。眾生心中,本具大智慧光明,雖迷不失。即如鏡子本具光明,雖為塵垢障蔽,光明不失。若肯用功擦磨,自可垢盡明生。吾人若肯用功觀照,則靜極光通,自可契入真空實相妙理。
太虛大師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義
太虛大師提倡“人生佛教”,即以大乘佛教“舍己利人”、“饒益有情”的精神去改進社會和人類,建立完善的人格、僧格。他提出了“即人成佛”、“人圓佛即成”等觀點。
圣嚴法師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
佛法的“空”絕不是教人消極、逃避和否定一切;相反,它從空性中教人正視生命的意義,不斷努力向上。唯有不顧自己,只關心別人,只度眾生,不為自利,才是真正自在解脫的法門?!缎慕洝肥撬蟹鸾浿形淖肿罹?、組織最嚴密、內容最豐富的一部經,我們既可以因它而理解佛法,深造自得,也可以把它當成修行的法門來用功,更可以為求感
應而虔心持誦。
凈空法師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
“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是凈空法師總結數十年之學佛經驗,遵照經典,所提出的修行原則。
圣一法師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
背境觀心,眼自看,看自己,不是看人??醋约簞t知自己的過失,能夠反省,把自己的過失洗得干干凈凈,所以六祖云:“若真修道人,常自見己過?!睘槭裁次覀儾荒艹W砸娂哼^?皆因我們的眼不是自看,而是看人,看人又如何見到自己過,一定要回光返照,然后才見自己過。
夢參法師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述
《心經》是一切智慧之心,它是大般若的心。就全經來說,這是一個總樞,開闊起來就可以開闊出一部六百卷的《大般若經》,把它收攏了四句話就可以,開闊一點是二百六十個字,這就很多了。
印順法師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
各人的愛、見,互相影響,互相推動,造成了家庭、社會、國家行為的錯誤,招感著個人的苦痛,乃至家庭、社會、國家的苦痛。依佛法的觀點,不僅此人類共同的苦痛,根源于內心——愛、見與行為的錯誤。眾生流轉于生、老、病、死的苦痛中,也還是根源于此。
濟群法師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人生智慧
人生的問題很多,但如果給予高度概括,那便不外“生死”二字了。通常人們關心生活,然而,生活只是生的一部分。哲學、宗教重視探討生的來源及死的歸宿。佛教作為生命的科學,人生的智慧,對于有情生死問題,不但有深刻的研究,還有解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