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網絡與數據通信網絡組建與管理智能光網絡技術及應用

智能光網絡技術及應用

智能光網絡技術及應用

定 價:¥48.00

作 者: 武文彥 主編
出版社: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網絡配置與管理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21130328 出版時間: 2011-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81 字數:  

內容簡介

  《智能光網絡技術及應用》是一本介紹智能光網絡技術與應用的圖書?!吨悄芄饩W絡技術及應用》以最新的國際標準和發(fā)展狀況為基礎,結合作者對智能光網絡這一新技術的理解和在網絡規(guī)劃建設及運維中的經驗,系統(tǒng)全面地介紹了智能光網絡技術的基礎知識、應用方法和建設規(guī)劃原則。全書共10章,概述了光網絡的發(fā)展和基礎知識,介紹了新一代光網絡的傳輸技術,從網絡新業(yè)務的應用角度出發(fā),介紹了智能光網絡的生存性技術、新業(yè)務及服務等級支持等;從網絡建設發(fā)展角度出發(fā),較為詳盡地介紹了智能光網絡的規(guī)劃原則和方法,介紹了傳統(tǒng)光網絡向智能光網絡的演進策略?!吨悄芄饩W絡技術及應用》注重新技術、新知識、新標準的應用,力求系統(tǒng)清晰、概念準確、簡明扼要、突出特點、通俗易懂、注重實際,內容貼近通信網絡實際和學院教學,可以作為相關專業(yè)工程建設、規(guī)劃設計、運行維護人員的知識用書,也可作為光纖通信專業(yè)師生的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暫缺《智能光網絡技術及應用》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光纖通信發(fā)展及演進 
 1.1  光纖通信發(fā)展過程 
  1.1.1  光波分復用(WDM)技術 
  1.1.2  同步數字序列(SDH) 
 1.2  傳統(tǒng)網絡的限制 
  1.2.1  網絡結構的限制 
  1.2.2  通路組織的限制 
  1.2.3  業(yè)務模式的限制 
 1.3  智能光網絡的定義及功能 
  1.3.1  智能光網絡的定義 
  1.3.2  智能光網絡的主要功能 
 1.4  智能光網絡的產生及演進 
  1.4.1  智能光網絡的發(fā)展過程 
  1.4.2  目前智能光網絡的局限性 
第2章  數據通信基礎 
 2.1  數據通信概述 
  2.1.1  數據通信的特點 
  2.1.2  分組技術 
  2.1.3  網絡的分層模型 
  2.1.4  對等層通信 
 2.2  VPN 
  2.2.1  VPN的分類 
  2.2.2  隧道技術 
 2.3  ATM 
  2.3.1  ATM概述 
  2.3.2  ATM支持的業(yè)務類型 
  2.3.3  ATM的分層結構 
  2.3.4  ATM的交叉連接與交換功能 
  2.3.5  ATM的VP保護 
 2.4  MPLS 
  2.4.1  MPLS概述 
  2.4.2  MPLS基本概念 
  2.4.3  MPLS路由選擇與路由協議 
  2.4.4  MPLS信令協議 
  2.4.5  MPLS的流量工程TE 
第3章   自動交換光網絡(ASON) 
 3.1  ASON的定義及主要特點 
  3.1.1  ASON的定義 
  3.1.2  ASON的特點 
 3.2  ASON標準體系 
  3.2.1  ASON標準化組織 
  3.2.2  ASON相關標準進程 
 3.3  ASON的體系結構 
  3.3.1  ASON的三個平面 
  3.3.2  ASON的應用模型 
  3.3.3  ASON的相關接口 
  3.3.4  ASON的網絡結構 
  3.3.5  ASON的柵格網絡 
 3.4  傳送平面 
  3.4.1  概述 
  3.4.2  OEO方式 
  3.4.3  應用模式 
 3.5  控制平面 
  3.5.1  控制域 
  3.5.2  控制平面接口 
  3.5.3  控制平面結構 
  3.5.4  控制平面技術 
 3.6  管理平面 
  3.6.1  管理平面的分層結構 
  3.6.2  網元管理層的管理要求 
  3.6.3  網絡管理層的管理要求 
  3.6.4  與控制平面相關的管理要求 
  3.6.5  ASON管理的特定要求 
 3.7  自動發(fā)現技術 
  3.7.1  自動發(fā)現技術概述 
  3.7.2  自動發(fā)現功能 
  3.7.3  自動發(fā)現結構與進程 
  3.7.4  鏈路管理協議(LMP) 
 3.8  路由技術 
  3.8.1  ASON路由的作用與要求 
  3.8.2  ASON的路由體系結構 
  3.8.3  ASON的路由功能 
  3.8.4  域內路由協議GMPLS OSPF-TE 
  3.8.5  域內路由協議DDRP 
  3.8.6  運營商網絡間路由協議 
 3.9  信令技術 
  3.9.1  信令的作用 
  3.9.2  自動呼叫與連接 
  3.9.3  分布式呼叫與連接管理DCM 
  3.9.4  ASON信令協議要求及種類 
  3.9.5  GMPLS RSVP-TE協議 
  3.9.6  GMPLS CR-LDP協議 
  3.9.7  信令通信網SCN 
第4章  光傳送網(OTN) 
 4.1  OTN概況 
  4.1.1  OTN定義及發(fā)展 
  4.1.2  OTN的特點 
  4.1.3  OTN標準體系 
  4.1.4  OTN的分層結構 
  4.1.5  OTN網絡模型 
 4.2  OTN電層 
  4.2.1  電層結構與開銷 
  4.2.2  映射與復用 
 4.3  OTN光層 
  4.3.1  光層結構與開銷 
  4.3.2  OTN光層信號的復用 
  4.3.3  OTN設備形態(tài) 
 4.4  OTN的物理層接口 
  4.4.1  光接口分類 
  4.4.2  應用代碼 
  4.4.3  多通路域間接口 
  4.4.4  單通路域間接口 
  4.4.5  光接口參數 
 4.5  OTN的維護管理 
  4.5.1  OTN光層的維護管理 
  4.5.2  OTN電層的維護管理 
 4.6  基于OTN的ASON網絡及優(yōu)勢 
  4.6.1  基于OTN的ASON網絡 
  4.6.2  基于OTN的ASON優(yōu)勢 
第5章  多業(yè)務傳送平臺(MSTP) 
 5.1  MSTP概述 
  5.1.1  MSTP的定義 
  5.1.2  MSTP的發(fā)展過程 
  5.1.3  MSTP的主要功能 
 5.2  城域傳送網的特點 
 5.3  ATM業(yè)務的處理 
  5.3.1  對ATM業(yè)務的支持 
  5.3.2  基本連接功能 
  5.3.3  ATM業(yè)務的保護 
 5.4  以太網業(yè)務的處理 
  5.4.1  以太網業(yè)務的透傳 
  5.4.2  以太網業(yè)務的二層交換與匯聚 
  5.4.3  以太環(huán)網功能 
  5.4.4  流量控制 
  5.4.5  以太網業(yè)務的保護 
  5.4.6  支持以太網業(yè)務類型 
 5.5  以太網業(yè)務的封裝 
  5.5.1  PPP協議 
  5.5.2  鏈路接入SDH規(guī)程(LAPS) 
  5.5.3  通用成幀規(guī)程(GFP) 
 5.6  VC級聯與以太網業(yè)務的映射 
  5.6.1  VC級聯技術 
  5.6.2  以太網業(yè)務的映射 
 5.7  LCAS功能 
  5.7.1  LCAS簡介 
  5.7.2  控?包 
  5.7.3  鏈路容量自動調整 
 5.8  內嵌RPR 
  5.8.1  內嵌RPR的MSTP功能方框圖 
  5.8.2  內嵌RPR的主要功能 
  5.8.3  內嵌RPR的環(huán)保護倒換 
 5.9  內嵌MPLS 
  5.9.1  內嵌MPLS的MSTP功能 
  5.9.2  數據平面功能 
  5.9.3  控制平面功能 
  5.9.4  構建L2 VPN 
第6章  智能光網絡管理系統(tǒng) 
 6.1  電信管理?(TMN) 
  6.1.1  TMN概述 
  6.1.2  TMN邏輯分層 
  6.1.3  TMN的結構 
  6.1.4  TMN的功能 
 6.2  智能光網絡網管系統(tǒng)的總體框架 
  6.2.1  ASON網管研究進展 
  6.2.2  網絡管理的類型 
  6.2.3  ASON網管系統(tǒng)總體框架 
  6.2.4  網絡管理的分層 
 6.3  智能光網絡網管系統(tǒng)的主要特點 
 6.4  傳送平面的管理 
  6.4.1  傳送平面管理的主要內容 
  6.4.2  網絡單元管理的主要內容 
 6.5  控制平面的管理 
  6.5.1  控制平面模塊構成 
  6.5.2  控制平面的管理需求 
 6.6  DCN的管理 
 6.7  業(yè)務層的管理 
  6.7.1  ASON服務管理功能特點 
  6.7.2  ASON業(yè)務層管理應用 
 6.8  安全和計費管理 
 6.9  端到端連接的管理 
  6.9.1  永久連接(PC)的管理 
  6.9.2  軟永久交換連接(SPC)的管理 
  6.9.3  交換連接(SC)的管理 
 6.10  多區(qū)域網絡管理 
第7章  智能光網絡生存技術 
 7.1  光網絡的生存性概述 
  7.1.1  網絡保護和恢復 
  7.1.2  電信網絡對故障恢復的要求 
  7.1.3  光網絡生存性技術的發(fā)展 
  7.1.4  智能光網絡生存性的新特點 
 7.2  智能光網絡的保護機制 
  7.2.1  基于控制平面的保護機制 
  7.2.2  基于傳送平面的保護機制 
 7.3  智能光網絡恢復機制 
  7.3.1  預置重路由恢復 
  7.3.2  動態(tài)重路由恢復 
 7.4  保護與恢復機制的結合 
 7.5  多層網絡生存性機制 
  7.5.1  獨立的多層網絡生存性機制 
  7.5.2  協調的多層網絡生存性機制 
 7.6  多控制域間的生存性機制 
第8章  智能光網絡業(yè)務及服務等級 
 8.1  智能光網絡業(yè)務的特點 
 8.2  帶寬按需分配(BOD) 
  8.2.1  BoD業(yè)務的基本原理 
  8.2.2  BoD業(yè)務的關鍵技術 
  8.2.3  BoD應用方式 
 8.3  光虛擬專用網(OVPN) 
  8.3.1  OVPN業(yè)務模型 
  8.3.2  OVPN的主要功能 
  8.3.3  OVPN應用 
 8.4  流媒體業(yè)務 
 8.5  智能光網絡業(yè)務的3種連接 
  8.5.1  永久連接 
  8.5.2  軟永久連接 
  8.5.3  交換連接 
 8.6  業(yè)務等級協議(SLA) 
  8.6.1  業(yè)務等級協議(SLA)的含義 
  8.6.2  服務等級的分類 
  8.6.3  服務等級的建立 
第9章  智能光網絡規(guī)劃 
 9.1  智能光網絡規(guī)劃的特點 
  9.1.1  概述 
  9.1.2  智能光網絡規(guī)劃的特點 
 9.2  智能光網絡規(guī)劃流程 
 9.3  確定具體的規(guī)劃目標 
 9.4  收集用戶網絡信息 
  9.4.1  明確網絡建設模式 
  9.4.2  網絡物理拓撲和光纖信息 
  9.4.3  業(yè)務矩陣信息 
 9.5  網絡業(yè)務分析 
  9.5.1  業(yè)務等級劃分 
  9.5.2  設備類型選擇 
  9.5.3  智能業(yè)務的接入方式 
 9.6  網絡結構規(guī)劃 
  9.6.1  縱向分層橫向分域 
  9.6.2  柵格化組網 
  9.6.3  智能光網絡結點的選取 
 9.7  網絡容量的規(guī)劃 
  9.7.1  網絡容量的計算 
  9.7.2  路由約束條件的選擇 
 9.8  業(yè)務的安全性分析 
  9.8.1  安全性與網絡容量的關系 
  9.8.2  網絡容量和網絡安全性驗證 
 9.9  智能光網絡規(guī)劃軟件及仿真 
第10章  傳統(tǒng)光網絡向智能光網絡的演進策略 
 10.1  傳統(tǒng)光網絡向智能光網絡演進的過程 
  10.1.1  傳輸技術體制的演進 
  10.1.2  傳輸網絡的演進 
 10.2  傳統(tǒng)光網絡與智能光網絡混合組網 
  10.2.1  傳統(tǒng)網絡和智能光網絡間的業(yè)務組織 
  10.2.2  傳統(tǒng)網絡間業(yè)務穿越智能光網絡 
  10.2.3  業(yè)務穿越新老網絡混合組網 
  10.2.4  新老網絡間業(yè)務分離 
  10.2.5  新老網絡DNI互連SNCP業(yè)務配置 
  10.2.6  新老網絡共存下端到端業(yè)務配置 
 10.3  智能光網絡設備與多廠商設備組網 
縮略語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