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文化體系。這三種文化體系有一種是外來文化,有兩種是本土文化。一開始,三種文化體系之間有矛盾與沖突,但是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它們開始在矛盾與沖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最后形成了既各豎旗幟,又合力互補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我國古代,純粹的儒家人物,或道家人物,或佛家人物是很難找到的。絕大多數杰出人物,都是受到這三大文化體系影響的。他們采取兼收并蓄的態(tài)度,將各種有用的思想拿來為己所用,從不拘泥于某一個文化體系,在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中采用不同的思想來調控自己的生活和心態(tài):得意的時候是個儒家,淡然的時候是個道家,堪破世事的時候便轉入佛家。這三種文化體系是緊密聯系、貫通銜接的。儒家教人進取,用積極的態(tài)度去認同和構建社會規(guī)則,力爭在社會上能夠建功立業(yè)、生活圓滿。而道家本著順應自然的態(tài)度,是自我實現之后的自我超越,讓生命進入一種自然、永恒的狀態(tài)。佛家是講究放下與自我修為,進而普度眾生。這三者可以讓國人的心靈時時刻刻找到可以慰藉的理論依托。歸根結底,儒家講的是生活,道家講的也是生活,佛家講的還是生活,這是儒、釋、道三家的本質。因為本質相同,所以它們之間才可以相通,可以互相作注解,并共同構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