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政治黨政讀物中國共產黨輝煌90年:中共創(chuàng)立掀起革命洪流1921-1927

中國共產黨輝煌90年:中共創(chuàng)立掀起革命洪流1921-1927

中國共產黨輝煌90年:中共創(chuàng)立掀起革命洪流1921-1927

定 價:¥47.00

作 者: 李穎 著
出版社: 北京古籍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黨政讀物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30003220 出版時間: 2011-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5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這90年,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xiàn)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國家富強與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的90年,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和建設道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并取得輝煌成就的90年,是加強和改進黨的自身建設、保持和發(fā)展黨的先進性、經受住各種風險和挑戰(zhàn)考驗、不斷發(fā)展壯大的90年。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和北京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策劃、組織、編寫了《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文庫》,其中包括《中國共產黨輝煌90年》、《中國共產黨建設90年》和《90年中人與事》三個系列,共18種作品近700萬字?!段膸臁分荚趶狞h史、黨建和奮斗中的共產黨人三種不同視角,反映90年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探索史和自身建設史。《文庫》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列入慶祝建黨90周年、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點出版物。為做好《文庫》的組織編寫工作,確保《文庫》及時、高質量地出版,成立了以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傅華和市社科聯(lián)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史秋秋為主任的《文庫》編委會。編委會組建伊始,就對《文庫》的編寫提出了明確的政治要求和學術規(guī)范,強調書稿撰寫要有政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基本史實、基本觀點準確,既要體現(xiàn)近年來研究的新材料、新進展,又要有新視角、新觀點,以確?!段膸臁返臋嗤?、系統(tǒng)性和知識性,將《文庫》打造成精品?!段膸臁返木帉懡M織工作實行首席專家負責制。我們聘請了黨史、黨建領域的著名學者張靜如、姚桓、劉陳德分別擔任《中國共產黨輝煌90年》、《中國共產黨建設90年》、《90年中人與事》的首席專家,負責對具體選題、作者隊伍、內容框架以及時間進度把關,并負責最后統(tǒng)稿、定稿等工作。這三位首席專家既是組織者,又是作者中的一員。他們盡職盡責,不辭辛苦,付出了大量心血。各位作者在繁忙的教學或工作之余,認真研究,勤奮寫作,保證了書稿的按時交付?!段膸臁坊蛟S還未臻完美,但確是作者潛心研究和深人思考的成果。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對《文庫》的編輯出版高度重視,給予了指導和支持。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辦公室不僅具體承擔了《文庫》的策劃、組織、統(tǒng)籌協(xié)調等日常工作,還為《文庫》的撰寫和出版提供了資金支持。北京出版集團領導和該集團人文社科圖書出版事業(yè)部的編輯團隊,為《文庫》的順利出版付出了辛勤勞動。

作者簡介

  張靜如,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高校黨建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李大釗研究會副會長。曾任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北京中共黨史學會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議組成員、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發(fā)表學術論文300多篇,撰寫和主編了《中國現(xiàn)代社會史》、《中國共產黨思想史》、《唯物史觀與中共黨史學》、《中國共產黨通史》、《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叢書》等多部著作,獲得過國家級和省部級的多種圖書獎項。1957年出版的《李大釗同志革命思想的發(fā)展》,是國內第一部研究李大釗生平及思想的著作。

圖書目錄

第一章  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的中國
  一、近代中國社會的演變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鴉片戰(zhàn)爭和西方列強的屢次侵華戰(zhàn)爭
    中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
    中國人民的不屈抗爭
  二、辛亥革命的爆發(fā)與清王朝的覆滅
    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歷史舞臺
    武昌首義
  三、北洋軍閥的黑暗統(tǒng)治
  四、工人階級的成長和新型知識分子群體的出現(xiàn)
    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
    新型知識分子群體的產生
第二章  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俄國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三、五四運動的爆發(fā)
  四、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
    李大釗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各地馬克思主義宣傳中心的形成
    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的成長
第三章  黨的早期組織的建立
  一、共產國際的成立及“東方路線”的制定
    共產國際作為統(tǒng)一的世界政黨的形成
    共產國際的“東方路線” 
  二、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
    維經斯基首次赴華
    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
  三、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
  四、各地的共產黨早期組織
  五、黨的早期組織開展的各項活動
第四章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一、會聚上海
    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等來到中國
    13名代表的產生
  二、黨的一大期間的上海會議
  三、黨的一大期間的嘉興南湖會議
  四、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第五章  民主革命綱領的提出
  一、對共產國際援助的不同態(tài)度
  二、《中國共產黨對于時局的主張》的發(fā)表
  三、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
  四、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成就
第六章  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初期的活動
  一、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次高潮
  二、黨領導的早期農民運動
  三、黨領導的早期青年運動和婦女運動
第七章  國共合作方針的確立
  一、對國共合作的不同看法
    二七慘案驚醒共產國際
    關于聯(lián)合戰(zhàn)線方式的爭論
    孫越聯(lián)合宣言的發(fā)表
    西子湖畔的再爭論
    陳獨秀出席共產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
    共產國際不斷就中國問題作出決議
  二、黨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
    代表的推選和預備會議的召開
    關于國共合作問題的爭論
    民主集中制的鮮明體現(xiàn)
    在《國際歌》歌聲中勝利閉幕
    毛澤東首次進入中央領導核心
  三、黨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成就
    開啟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先河
    實現(xiàn)黨的工作重心的第一次戰(zhàn)略轉變
    在黨的建設特別是組織建設方面貢獻突出
    揭開了國共合作的序幕
第八章  革命新局面的形成
  一、推動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和國共合作的建立
    國民黨的改組
    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
  二、開創(chuàng)革命的新局面
    國共兩黨共同發(fā)展和黃埔軍校的建立
    工農運動的蓬勃發(fā)展
    回擊國民黨右派的最初進攻和平定商團叛亂
  三、黨的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第九章  五卅運動和大革命高潮的興起
  一、五卅風暴席卷全國
    五卅運動的爆發(fā)
    五卅運動的收縮和結束
  二、省港大罷工
  三、廣東革命根據(jù)地的統(tǒng)一
  四、國共矛盾的發(fā)展與反對國民黨新老右派的斗爭
    對建立國際聯(lián)絡委員會的堅決抵制
    中共領導入與共產國際代表在反對國民黨右派斗爭中的分歧
    與國民黨新右派的斗爭
    與國民黨右派的上海談判
    在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讓步
第十章  北方地區(qū)的革命運動
  一、北方工農運動的恢復和發(fā)展
  二、爭取馮玉祥國民軍和發(fā)動“首都革命”
    爭取馮玉祥傾向革命
    促進蘇聯(lián)援助國民軍
    爭取關稅自主運動和發(fā)動“首都革命”
    三、開創(chuàng)國民軍政治工作新局面
第十一章  北伐戰(zhàn)爭前的形勢
  一、“三二〇”事件的發(fā)生及中共的反應
    “三二〇”事件發(fā)生后布勃諾夫使團和中共的反應
    聯(lián)共(布)中央政治局確定對華“喘息”策略總方針
  二、整理黨務案的發(fā)生及中共的反應
    鮑羅廷與蔣介石《整理黨務案》的出籠
    陳獨秀6月4日給蔣介石的信
  三、共產國際上海遠東局
    遠東局的成立
    遠東局對“三二〇”事件的再認識
    對遠東局工作的評價
  四、關于是否進行北伐的爭論
第十二章  北伐的勝利進軍和工農運動的高漲
  一、國共合作的北伐戰(zhàn)爭
  二、國民軍聯(lián)軍五原誓師響應北伐
    幫助國民軍堅持南口戰(zhàn)斗及協(xié)助馮玉祥訪蘇
    五原誓師
  三、湘鄂贛地區(qū)的工農群眾運動
  四、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
    第一次和第二次起義的失敗
    第三次起義的勝利
第十三章  國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敗
  一、共產國際和中共領導人的妥協(xié)退讓
    “汪蔣合作”方針的確立
    漢口會議和汪陳宣言的發(fā)表
    對蔣介石的步步退讓
  二、大革命的局部失敗
  三、東征北伐之爭
  四、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五大的籌備
    五大的召開
    五大的實際主導者
    大會決議的通過和第五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形成
    貢獻與局限并存
  五、大革命的失敗
    共產國際五月緊急指示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最終破裂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