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人聽到“弟子”,會有錯誤的認知,覺得是小孩學的。其實這個“弟子”不是指小孩,圣賢人的學生都叫弟子。“規(guī)”也是會意字,左邊一個“夫”,右邊一個“見”,叫大丈夫的見解。當然大丈夫的見解一定是隨順圣賢教誨,也就是隨順人生的真理來處事待人。有一位老師說在學《弟子規(guī)》以前看了很多圣賢書,覺得自己善根非常深厚,有時候還蠻佩服自己的。結果學了《弟子規(guī)》以后,她突然覺得自己很多很基本的做人道理,如孝都還沒有去落實,所以她調整了自己的態(tài)度,很認真地學《弟子規(guī)》。所以我們說修行修行,要修正行為。發(fā)現自己的過失,你才會愈來愈明白,當個明白人,從而改正自己的過失,這叫真修行。諸位朋友,不要小看《弟子規(guī)》,一個“入則孝”就能解決你小孩所有的問題。當孩子知道“身有傷,貽親憂”,他會不會生活顛倒?當他知道“德有傷,貽親羞”,他會不會沒責任心?當他知道“親所好,力為具”,他會不會懶惰?當他知道“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會不會兄弟不和?都不會。他也不會去欺負別人的孩子,因為他知道當孩子受傷害,父母最痛苦,他這份同理心自然而然延伸開來。一個人的仁慈之心是從這個原點擴散開來的。一般的企業(yè)培訓員工都培訓什么?怎么把東西賣出去。而這家企業(yè)用《弟子規(guī)》,是希望員工在他這里能夠成長,能真正學會做人做事。有他的這一份孝道和對下屬的關懷、栽培之意,從虧損七八億到現在,企業(yè)發(fā)展得很快速,也很成功?,F在很多的企業(yè)為什么不能長久?因為它們都沒有回歸到根本的做人態(tài)度,很多人是倒下來了,但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倒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