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符號江蘇·口袋本:南…
0225×2個現(xiàn)場:最美的…
03吳門具眼:明代蘇州書畫鑒…
04中國景德鎮(zhèn)傳統(tǒng)制瓷技藝:…
05偉大的博物館:熱那亞新街…
06看白云:我與收藏的因緣
07九色定瓷
08跟著石濤搜奇峰
09書中蝴蝶·中國當代藏…
10青銅之美 國寶里的中式美…
白羽 著
《木中黃金:海南黃花梨收藏與鑒賞》系統(tǒng)介紹了海南黃花梨的歷史、特征、分類…
可購
肖斌 著
《中華瑰寶:壽山石·和田玉收藏與鑒賞》內容豐富,知識點全面,不…
車奇凱 編
白玉是中華玉苑中擁有的獨特資源,我國玉器的代表之作大多以白玉為原料。古人…
包章泰 編
本書向寶石入門者及愛好者介紹了珠寶的定義和屬性、類別和價值分析,以及各類…
陳明良 著
在中國陶瓷發(fā)展史上,壁瓶是一種很小的器類,但卻優(yōu)雅而獨具特色,它的存在豐…
余紹宋 著
《金石書畫》為民國著名書畫家余紹宋所主編的《東南日報》副刊,旨在刊布傳統(tǒng)…
揚之水 著
《中國古代金銀首飾(套裝共3冊)》是揚之水先生潛心研究十余年的一部關于中…
楊靜榮,卓木海 著
《神采流章:海留閣藏瓷精粹》系廣東汕頭商界巨子卓木海先生所收藏的瓷器精品…
楊君康 著
竹刻扇骨以陰刻為主,兼陽刻、留青。與扇面書畫相較,扇骨書面處從屬地位,但…
鄭云云 著
明代中國,出現(xiàn)了中國近代文明的曙光,涌動出商品經濟的活力;明瓷在景德鎮(zhèn)的…
袁克文 編
寒云,系袁世凱次子袁克文的“號”,別名寒云主人、萬壽室主等,為當今集郵者…
許曉生 編
《當代嶺南:中國畫年鑒》迄今已編輯出版了四輯。它以兩年為一個時間維度,持…
方李莉 著
十七世紀末至十八世紀末的一百年間,隨著中國瓷器和制瓷技藝不斷輸出,歐洲形…
關毅 著
黃花梨又名降香黃檀,學名降香黃檀木,也稱海南黃檀木、海南黃花梨木。原產地…
青銅 著
《紙幣玄機:紙幣收藏與鑒賞》收錄大量的紙幣實物圖片,并根據(jù)資深藏家的建議…
陳風 著
晉祠彩塑是我國宋代宮廷生活的真實寫照,主像圣母邑姜,頭戴鳳冠,霞帔珠瓔,…
杜學智 編
《中國賞石:阿拉善專輯》內容有2005年阿拉善奇石文化旅游節(jié);2006年阿拉善奇…
王炳福 孔志飛
該書共包括濟南、泰山、曲阜的老明信片一千多張,時間從清末到20世紀30年代,…
吳樹 著
《中國文物黑皮書2:誰在拍賣中國(全彩珍藏)》是長篇紀實文學《誰在收藏中…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編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2014屆優(yōu)秀畢業(yè)作品集》為上海視覺藝術學院2014屆畢業(yè)生…
黃奇松,莫偉基 著
《紅藍寶石選購與鑒賞》以鮮艷難得德照片,文圖配合,專業(yè)地分類詳解四大名寶…
馬健 著
《藝術品市場之馬見》是資深藝術經濟學者馬健博士近年來觀察和思考中國藝術品…
本書從家具的起源與發(fā)展談起,主要講述了我國明清家具的發(fā)展、特點、種類及裝…
熊清華 著
《奇石物語》從奇石的雅稱、奇石的分類、奇石的基本成因、奇石的采集、奇石的…
朱家溍 編
《蕭山朱氏舊藏目錄》原文除對個別傳寫中的錯訛予以糾正之外,基本保持首次發(fā)…
故宮博物院 編
繪制《獸譜》是清代乾隆時期一項浩大的文史工程。它肇始于乾隆十五年(1750)…
故宮博物院,王健華 編
清初統(tǒng)一全國以后,瓷都景德鎮(zhèn)經歷了明代的發(fā)展更加完善。清政府針對窯業(yè)進行…
馬未都 著
“醉文明”系列第六冊從更加獨特的視角來品收藏,話文化。中國彩瓷共分幾大類…
王鵬偉,遲銳 著
琥珀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有機寶石,不僅僅是在中國,在西方以及世界很多地方…
(意大利)迪雷塔·哥倫布 著
這本書展示了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所有偉大的作品:凡尼斯大力士、維納斯?…
韓秀麗 著
《寶石知識與鑒賞》概要介紹常見天然寶石、玉石的基本特征及歷史文化,寶石的…
郭穎 著
《觀賞石收藏鑒賞指南》是專門針對投資、收藏愛好者精心打造的一本精美且實用…
張春嶺 著
《藏品·藏家·藏趣》是一部收藏史,是由藏品、藏家、藏…
戴曉波 著
《中國銅元版式收藏圖錄》(彩圖版)共分為五部,第四部現(xiàn)已呈現(xiàn)在各位銅元收…
《中國銅元版式收藏圖錄》(彩圖版)共分為五部,第三部現(xiàn)已呈現(xiàn)在各位銅元收…
故宮博物館 編
故宮文化具有獨特性、豐富性、整體性以及象征性的特點。從物質層面看,故宮只…
上海圖書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 編
《一紙繁花:文化名人藏書票》共收錄了158張藏書票。其中的一些作品來自藝術…
朱浩云 著
《藝術品收藏投資攻略大全》涉及藝術品投資知識要點的方方面面,涵蓋面廣,講…
鄒楓 編
現(xiàn)代藝術品收藏活動是把社會公認的藝術品作為投資對象的理財活動。藝術收藏品…
黃德發(fā) 編
廣東省奇石藝術館匯集了省內奇石精品300多件,自開放以來,參觀品鑒人數(shù)數(shù)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