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突出長江下游地區(qū)的區(qū)域特點,力求實用和可操作。全書按大棚春黃瓜茬周年高效種植模式、大柵春番茄茬周年高效種植模式、大棚春辣椒茬周年高效種植模式、大棚春茄子茬周年高效種植模式、大棚春西瓜茬周年高效種植模式、大棚草莓茬周年高效種植模式和大棚其他作物茬周年高效種植模式等方面編寫,比較系統(tǒng)地介紹了黃瓜、番茄、辣椒、茄子、西瓜、草莓等作物栽培特性及其大棚覆蓋春提早栽培的技術要點,精選了長江下游地區(qū)(以江蘇沿江地區(qū)為主體)近年來創(chuàng)造的66種大棚設施周年利用典型模式與實例。必須注意的是,這些實例具有明顯的區(qū)域特征,由于溫光資源、土壤類型、經濟條件、技術水平及市場等因素的影響,表現出茬口配置、品種選用、培管措施、產品產出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因而在具體的模式應用時必須做到因地制宜。本書得到“十一五”農業(yè)部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課題、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項目和南通市科技創(chuàng)新計劃(農業(yè))等項目的資助,上述課題的研究中,江蘇沿江地區(qū)農科所的魏亞鳳副研究員、楊美英助理研究員、李波碩士、顧錦紅技師等同志參加了大量的工作.并在本書的準備和寫作過程中給予較多的支持與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