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世界哲學德國哲學概觀

德國哲學概觀

德國哲學概觀

定 價:¥45.00

作 者: 高宣揚 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世界哲學

ISBN: 9787301160817 出版時間: 2011-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16開 頁數(shù): 387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德國哲學可以說是德意志民族對人類文明最偉大的貢獻,開宗立派的哲學家薪火相傳,燦若群星。高宣揚編著的《德國哲學概觀》所講述的就是站在今天的視野回顧和反思,德國從原初狀態(tài)至今的思想家和哲學家們的思想創(chuàng)造過程及其成果?!兜聡軐W概觀》的基本結構是由上中下三編構成的;上編重點論述德國哲學特征及其歷史形成;中編按歷史時期概述各階段的主要內(nèi)容及其重大理論爭論;下編則重點分析和講述德國哲學的主要流派、學派及其重要代表人物,并選取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文本進行重點分析??档略f,德國人的性格往往同理智的粘液質(zhì)相結合,……即冷靜思考,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的,同時又忍受由之而來的艱難困苦。德國哲學體現(xiàn)了德意志民族精神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尤其表現(xiàn)了德意志民族尋求自身思想文化的獨創(chuàng)性,表現(xiàn)他們試圖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謀求其民族尊嚴的頑強愿望和意志,也體現(xiàn)了德意志民族的智慧及其重視和善于理論思維的珍貴傳統(tǒng)。所以,德國哲學就是德國民族靈魂的理論典范化。通過對德國哲學的研究,我們不僅可以理解貫穿于德國文化中的哲學理論基礎,而且將體驗到振興本民族和全人類的文明精神的關鍵力量,那就是不斷地實現(xiàn)哲學思想方面的創(chuàng)造性超越活動。哲人已逝,但他們的思想在看不見的時空中蔓延,在活著的心靈中生根,在文化再生產(chǎn)中重生。

作者簡介

  高宣揚,浙江杭州人。一生的興趣是在哲學及人文社會科學的多學科文本中穿梭和思索?,F(xiàn)為上海同濟大學法同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學系及社會學系教授。1957年至1966年于北京大學攻讀哲學,獲學士和碩士學位。此后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多年。1979年赴法國巴黎第一大學深造,1983年獲哲學博士學位。曾先后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巴黎第十大學及巴黎國際哲學研究院、東吳大學任教和研究。主編有《西方文化叢書》、《人文科學叢書》、《研究與批判叢書》以及《西方人文新視野》等。已發(fā)表的專著有:《存在主義》、《結構主義》、《弗洛伊德主義》、《新馬克思主義導引》、《宴州主義和語用論》、《喻貝馬斯論》、《解釋學簡淪》、《哲學人類學》、《德國哲學的發(fā)展》、《羅索哲學概論》、《羅索傳》、《弗洛伊德傳》、《畢加索傳》、《薩特傳》、《論后現(xiàn)代藝術的不確定性》、《里克爾的解釋學》、《當代社會理論》、《后現(xiàn)代滄》、《布爾迪厄》、《魯曼社會系統(tǒng)理論與現(xiàn)代性》、《流行文化社會學》、《??碌纳婷缹W》及《當代法國思想五十年》等。

圖書目錄

“德國學術概觀”叢書總序前言上編 總論 第一章 德意志民族靈魂的理論典范化 第一節(jié) 德意志民族的形成、成長和發(fā)展 第二節(jié) 德國哲學產(chǎn)生的歷史前提 第三節(jié) 原始文化及其向哲學轉(zhuǎn)化的曲折性 (一)神話、原始宗教與哲學的關系 (二)原始藝術及其向哲學轉(zhuǎn)化的可能性 第二章 日耳曼精神與傳統(tǒng)宗教思想的結合 第一節(jié) 猶太教思想的滲透 (一)猶太文化在德國的蔓延及其傳播過程 (二)猶太文化傳統(tǒng)對德國哲學的影響 第二節(jié) 基督教思想的滲透 第三章 德語的哲學性 第一節(jié) 語言是民族的心靈的窗戶與通道 第二節(jié) 德語的哲學性 中編 德國哲學發(fā)展的歷史特征 第四章 德國的哲學教育傳統(tǒng) 第一節(jié) 哲學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節(jié) 德國哲學教育的持續(xù)性及普遍性 第五章 德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的關系 第一節(jié) 德國哲學的特殊地位 第二節(jié) 德國哲學與希臘哲學的關系 第三節(jié) 德法哲學的特殊關系 第四節(jié) 德國哲學與英美哲學 第六章 德國哲學的歷史性 第一節(jié) 發(fā)展的階段性、斷裂性及交錯性 第二節(jié) 中世紀的德國哲學 第三節(jié) 從文藝復興到宗教改革 第四節(jié) 啟蒙時代 (一)啟蒙運動的復雜性和不平衡性 (二)德國啟蒙運動的特殊進程 (1)第一階段 (2)第二階段 (3)第三階段 (4)第四階段 (三)啟蒙的內(nèi)在矛盾及反啟蒙思潮 (1)啟蒙與反啟蒙的相互滲透性 (2)關于啟蒙的論戰(zhàn) (3)哈曼對啟蒙的批判 第五節(jié) 古典哲學 第六節(jié) 近現(xiàn)代哲學及其重建 第七節(jié) 當代哲學 (一)20世紀 (二)21世紀下編 著名哲學流派和杰出哲學家 第七章 萊布尼茲 第一節(jié) 萊布尼茲與啟蒙 第二節(jié) 人類理智新論 第三節(jié) 單子論 第五節(jié) 神正論 第八章 浪漫主義哲學 第一節(jié) 浪漫主義與啟蒙運動的三重穿插關系 第二節(jié) 德國浪漫主義的三大階段 (一)以狄克和斯列格爾兄弟為代表的耶拿學派 (二)海德堡時期的普洛透斯海神派 (三)柏林時期的北極星聯(lián)盟 第三節(jié) 浪漫主義的人文精神 第四節(jié) 浪漫主義的語言觀 第五節(jié) 浪漫主義的歷史哲學 第九章 康德哲學 第一節(jié) 康德生平及其思想發(fā)展過程 第二節(jié) 康德的批判原則 (一)批判的原本意義 (二)近代哲學的批判精神 (三)康德的批判原則 (1)純粹理性批判 (2)實踐理性批判 (3)判斷力批判 第三節(jié) 康德在德國古典哲學中的影響 第十章 費希特 第一節(jié) 思想生涯及主要著作 第二節(jié) 哲學創(chuàng)作的三大階段 第三節(jié) 《全部知識學基礎》 第四節(jié) 倫理學和宗教 第五節(jié) 費希特的歷史影響 第十一章 謝林 第一節(jié) 詩性生存與詩性哲學的展現(xiàn) 第二節(jié) 自然哲學 第三節(jié) 同一哲學 第四節(jié) 藝術哲學 第十二章 黑格爾 第一節(jié) 生平與著作 (一)生活歷程 (二)著作的出版狀況 第二節(jié) 黑格爾的體系 (一)黑格爾體系的一般特征 (二)《精神現(xiàn)象學》 (三)《邏輯學》 (四)自然哲學 (五)精神哲學 第三節(jié) 黑格爾學派的分化 (一)右派黑格爾分子 (二)左派黑格爾分子 (1)斯特勞斯 (2)鮑威爾兄弟 (3)盧格 (4)斯蒂納 第十三章 馬克思 第一節(jié) 馬克思哲學思想的發(fā)展歷程 (一)馬克思批判活動的第一階段 (二)馬克思批判活動的第二階段 (三)馬克思批判活動的第三階段 第二節(jié) 馬克思的辯證法 第三節(jié) 馬克思的政治哲學 第四節(jié) 馬克思學派的分化 第十四章 叔本華 第一節(jié) 竭蹶艱難的生活厄運 第二節(jié) 主要著作及其基本概念 (一)主要著作 (二)基本概念 第三節(jié) 叔本華對自身的哲學的詮釋 第四節(jié) 叔本華的幸福論 第十五章 尼采 第一節(jié) 悲劇性的一生 第二節(jié) 尼采著作版本的多樣性 第三節(jié) 對西方傳統(tǒng)原則的叛逆 第四節(jié) 權力意志 第五節(jié) 道德系譜學 第六節(jié) 永恒回歸 第七節(jié) 審美的詩性生存 第八節(jié) 對傳統(tǒng)人文主義的批判 第十六章 新康德主義 第一節(jié) 馬堡學派 第二節(jié) 弗萊堡學派 第三節(jié) 海德堡學派 第四節(jié) 耶拿學派 第十七章 現(xiàn)象學運動 第一節(jié) 馬克斯?謝勒 第二節(jié) 胡塞爾 (一)學術生涯及基本著作 (二)《邏輯研究》 (三)中立的現(xiàn)象學觀看 (四)意向性 (五)現(xiàn)象學的還原 (六)現(xiàn)象學陳述的基本條件 (七)專注于事物之根本的反思 第三節(jié) 海德格爾 (一)海德格爾的前期生涯 (二)海德格爾前期的基本概念 (三)《存在與時間》的基本思想 (四)海德格爾的戰(zhàn)后創(chuàng)作 (五)對于存在本體論的雙向論證 (六)語言與存在 (七)真理在藝術中的敞亮 第十八章 實證論和邏輯經(jīng)驗論 第一節(jié) 馬赫的經(jīng)驗論及其效應 第二節(jié) 數(shù)理邏輯的形成和演變 第三節(jié) 維也納學派 第四節(jié) 柏林學派 第六節(jié) 維特根斯坦的哲學的演變 第十九章 法蘭克福學派 第一節(jié) 新馬克思主義的先驅(qū) 第二節(jié) 法蘭克福學派 (一)霍爾克海默的社會哲學 (二)阿多諾的文化哲學與美學 (三)馬爾庫塞 (五)本雅明 第二十章 愛爾朗根學派與建構主義 第一節(jié) 學派的基本隊伍 第二節(jié) 洛朗琛 第三節(jié) 學派的形成 第四節(jié) 埃爾朗根學派的建構主義綱領 第二十一章 魯曼的社會哲學 第一節(jié) 社會系統(tǒng)理論的形成 第二節(jié) 魯曼社會系統(tǒng)理論的特征 (一)從規(guī)范性系統(tǒng)論中走脫出來 (二)本體論和認識論基礎的轉(zhuǎn)換 (三)反人本中心主義的系統(tǒng)理論 (四)技術主義的“簡單化”基本原則 (五)自我生產(chǎn)性和自我參照系統(tǒng) (六)多學科整合與比較研究方法 (七)系統(tǒng)理論語言的反思性 第三節(jié) 對現(xiàn)代性的批判 第二十二章 哈貝馬斯 第一節(jié) 哲學與政治生涯 第二節(jié) 關于溝通行動理論 第五節(jié) 尋求規(guī)范化的社會政治哲學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