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言語理解與表達 第一節(jié) 選詞填空 一、試題特點及題量分析 二、出題方式 三、解題技巧及備考策略 四、歷年試題訓練與解析 (一)2007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二)2008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三)2009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四)2010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五)2011年中央機關試題及解析 (六)2010年4月25日多省聯(lián)考試題及解析 (七)2010年9月18日多省聯(lián)考試題及解析 第二節(jié) 語句表達 一、試題特點及題量分析 二、出題方式 三、解題技巧及備考策略 四、歷年試題訓練與解析 (一)2007年浙江省試題及解析 (二)2007年湖南省試題及解析 (三)2010年安徽省試題及解析 第三節(jié) 片段閱讀 一、試題特點及題量分析 二、出題方式 三、解題技巧及備考策略 四、歷年試題訓練與解析 (一)2005年中央試題(一二類)及解析 (二)2006年中央試題(一二類)及解析 (三)2007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四)2008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五)2009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六)2010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七)2011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從)2010年4月25日多省聯(lián)考試題及解析 (九)2010年9月18日多省聯(lián)考試題及解析 (十)2010年福建省春季試題及解析 (十一)2010年江西省試題及解析 (十二)2010年湖北省試題及解析 (十三)2010年安徽省試題及解析 第四節(jié) 文章閱讀 一、試題特點及題量分析 二、出題方式 三、解題技巧及備考策略 四、歷年試題訓練與解析 (一)2007年湖南省試題及解析 (二)2008年上海市試題及解析 (三)2009年下半年北京市試題及解析 (四)2010年安徽省試題及解析第二章 數量關系 第一節(jié) 數字推理 一、試題特點及題量分析 二、出題方式 三、解題技巧及備考策略 四、歷年試題訓練與解析 (一)2005年中央試題(一二類)及解析 (二)2006年中央試題(一二類)及解析 (三)2007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四)2008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五)2009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六)2010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七)2010年4月25日多省聯(lián)考試題及解析 (八)2010年9月18日多省聯(lián)考試題及解析 (九)2010年福建省春季試題及解析 (十)2010年江西省試題及解析 (十一)2010年安徽省試題及解析 (十二)2010年湖北省試題及解析 第二節(jié) 數學運算 一、試題特點及題量分析 二、出題方式 三、解題技巧及備考策略 四、歷年試題訓練與解析 (一)2005年中央試題(一二類)及解析 (二)200B年中央試題(一二類)及解析 (三)2007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四)2008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五)2009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六)2010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七)20111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八)2010年4月25日多省聯(lián)考試題及解析 (九)2010年9月18日多省聯(lián)考試題及解析 (十)2010年福建省春季試題及解析 (十一)2010年江西省試題及解析 (十二)2010年安徽省試題及解析 (十三)2010年湖北省試題及解析第三章 判斷推理 第一節(jié) 圖形推理 一、試題特點及題量分析 二、出題方式 三、解題技巧及備考策略 四、歷年試題訓練與解析 (一)2005年中央試題(一二類)及解析 (二)2006年中央試題(一二類)及解析 (三)2007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四)2008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五)2009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六)2010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七)2011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八)2010年4月25日多省聯(lián)考試題及解析 (九)2010年9月18日多省聯(lián)考試題及解析 (十)2010年福建省春季試題及解析 (十一)2010年江西省試題及解析 (十二)2010年安徽省試題及解析 (十三)2010年湖北省試題及解析 第二節(jié) 定義判斷 一、試題特點及題量分析 二、出題方式 三、解題技巧及備考策略 四、歷年試題訓練與解析 (一)2005年中央試題(一二類)及解析 (二)2006年中央試題(一二類)及解析 (三)2007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四)2008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五)2009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六)2010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七)2011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八)2010年4月25日多省聯(lián)考試題及解析 (九)2010年9月18日多省聯(lián)考試題及解析 (十)2010年福建省春季試題及解析 (十一)2010年江西省試題及解析 第三節(jié) 類比推理 一、試題特點及題量分析 二、出題方式 三、解題技巧及備考策略 四、歷年試題訓練與解析 (一)2006年中央試題(一二類)及解析 (二)2007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三)2008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四)2009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五)2010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六)2011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七)2010年4月25日多省聯(lián)考試題及解析 (八)2010年9月18日多省聯(lián)考試題及解析 第四節(jié) 邏輯判斷 一、試題特點及題量分析 二、出題方式 三、解題技巧及備考策略 四、歷年試題訓練與解析 (一)2005年中央試題(一二類)及解析 (二)2006年中央試題(一二類)及解析 (三)2007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四)2008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五)2009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六)2010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七)2011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八)2010年4月25日多省聯(lián)考試題及解析 (九)2010年9月18日多省聯(lián)考試題及解析 (十)2010年福建省春季試題及解析 (十一)2010年江西省試題及解析 (十二)2010年安徽省試題及解析 (十三)2010年湖北省試題及解析 第五節(jié) 事件排序 一、試題特點及題量分析 二、出題方式 三、解題技巧及備考策略 四、歷年試題訓練與解析 (一)2005年中央試題(一二類)及解析 (二)2005年北京市面向應屆畢業(yè)生招考試題及解析 (三)2006年北京市面向應屆畢業(yè)生招考試題及解析 (四)2006年北京市面向社會招考試題及解析 (五)2007年北京市面向應屆畢業(yè)生招考試題及解析 (六)2007年北京市面向社會招考試題及解析 第六節(jié) 機械推理 一、試題特點及題量分析 二、出題方式 三、解題技巧及備考策略 四、歷年試題訓練與解析 (一)2007年上海市試題及解析 (二)2007年湖南省試題及解析 (三)2008年上海市試題及解析第四章 資料分析 一、試題特點及題量分析 二、出題方式 三、解題技巧及備考策略 四、歷年試題訓練與解析 (一)2005年中央試題(一二類)及解析 (二)2006年中央試題(一二類)及解析 (三)2007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四)2008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五)2009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六)2010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七)2011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八)2010年4月25日多省聯(lián)考試題及解析 (九)2010年9月18日多省聯(lián)考試題及解析 (十)2010年福建省春季試題及解析 (十一)2010年江西省試題及解析 (十二)2010年安徽省試題及解析 (十三)2010年湖北省試題及解析第五章 常識 一、試題特點及題量分析 二、出題方式 三、解題技巧及備考策略 四、歷年試題訓練與解析 (一)2005年中央試題(一二類)及解析 (二)2006年中央試題(一二類)及解析 (三)2007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四)2008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五)2009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六)2010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七)2011年中央試題及解析 (八)2010年4月25日多省聯(lián)考試題及解析 (九)2010年9月18日多省聯(lián)考試題及解析 (十)2010年福建省春季試題及解析 (十一)2010年江西省試題及解析 (十二)2010年安徽省試題及解析 (十三)2010年湖北省試題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