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為紀念《曾文正公全集》刻印成書60周年,由桐城派國學大師葉玉麟、出版家朱太忙等人,收集整理了多方面的文獻,終于整理出了有30冊之巨的《曾氏家藏本曾文正公全集》。曾國藩號稱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集中體現就是這套《曾文正公全集(套裝共23冊)》?!对恼ㄌ籽b共23冊)》收錄了曾國藩一生主要的學問精華,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這位“千古第一完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語言平實易懂,同時又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人生心得。全集由當時數十位學者、名流、官紳編輯而成,在原文的基礎之上,也進行的大量的加工和整理工作,力圖將對后人最有價值的內容較好地呈現出來,將曾國藩的學問傳之后世。前清曾國藩,官位最高曾經做到四省的總督,真的像小皇帝一樣。他書念得多,他知道已經過了頭,不是好事情,就為書房題名“求闕齋”,以明其志。人皆求圓滿,曾先生求 闕要求欠缺一點,不能盈滿。地位愈高愈謙虛,所以他能夠保得住,一直到現在,他的后人都相當好。這是他自己有德行,修善積德,后人能遵遺教,所以富貴能 常保。南懷瑾:死后的評語夠得上稱為“ “文正”的,上下五千年歷史,最多一二十人而已。清朝的曾國藩的謚號“文正”,那都是最難得的。死后的評語夠得上稱為“文成”“文正”的,上下五千年歷史,縱橫十萬里國土,雖然有幾億的人口,其中卻數不出來幾個人,最多一二十人而已。這是中國文化中謚法的謹嚴,所以中國人做官也好,做事也好,他的精神目標,也要對后代負責;不但對這一輩子要負責任,對后世仍舊要負責任。因為誰都沒有辦法逃避歷史的公平,對了就對了,不對就是不對。所以中國人說,作人做事要有對歷史負責的精神,就是這個意思。毛澤東:予于近人,獨服曾文正。毛澤東十六歲時在湘鄉(xiāng)東山高小讀書,并在這里通讀了《曾文正公全集(套裝共23冊)》。他讀過的《曾文正公全集》,至今還保留在韶山毛澤東紀念館。毛澤東青年時期潛心研究曾氏文集,曾對曾國藩傾服備至,得出了“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的結論。青年毛澤東在楊昌濟的影響下,曾經認真研讀過曾國藩的許多著作,在對其成功事業(yè)深深敬服的同時,對其文章品格也真誠仰慕。在毛澤東長沙求學期間的聽課筆記和讀書札記《講堂錄》中,可以看到這樣的內容:滌生日記,官士要轉移世風,當重兩義:日厚日實。厚者勿忌人;實則不說大話,不好虛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曾滌生《圣哲畫像記》三十二人:文周孔孟,班馬左莊,葛陸范馬,周程朱張,韓柳歐曾,李杜蘇黃,許鄭杜馬,顱秦姚王。曾文正八本: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養(yǎng)生以少惱怒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做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毛澤東在1915年6月25日寫給湘生的信中說,“嘗見曾文正家書有云:吾閱性理書時,又好作文章;作文章時,又參以他務,以致百不一成。此言豈非金玉?!睂τ谠鴩幾氲摹督浭钒偌译s鈔》,毛澤東又評論道:“仆觀曾文正為學,四者為之科。曰義理,何一二書為主謂《論語》、《近思錄》,何若干書輔之。曰考據亦然;曰詞章曰經濟亦然?!彼堰@部書和姚鼐編輯的《古文辭類纂》進行了比較,指出:國學者,統(tǒng)道與文也。姚氏“類纂”畸于文,曾書則二者兼之,所以可貴也。到了晚年,毛澤東還說過:“曾國藩是地主階級中最厲害的人物。”蔣介石一生推崇曾國藩,效法其治軍、教子經驗蔣介石一生推崇、學習、效法曾國藩,認為《曾文正公全集》是“任何政治家所必讀的”。當蔣介石接見打了勝仗的將領時,最高的賞賜就是送一套《曾文正公全集》。蔣介石的帶兵思想、修身方式基本上都承襲自曾國藩,30年代,蔣介石在江西廬山等地舉辦“中央訓練團”,親自從《曾文正公全集》中輯錄出《曾國藩剿捻實錄》,分發(fā)給廣大官兵,尤其要求高級將領“格外用心研究”。他把《曾胡治兵語錄》當作教導高級將領的教科書,自己又將《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終生拜讀不輟。明確表示要師承曾國藩,要求國民黨軍隊中的將領必須“認清歷史,效法曾胡”。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蔣介石也深受曾國藩的影響,蔣經國回國后,蔣介石要他讀曾文正公家書和王陽明全集。蔣介石說,曾國藩對子女的訓誡可作模范,要認真體會,并且依照曾氏家訓去踐行。蔣經國常寫信向父親請安,蔣介石有時無空作復,就指定以曾文正公家訓的第幾篇代替回信,要他細細參閱。蔣經國偶爾身體有病,蔣介石回信就說是他沒有好好地讀曾文正公家書的緣故,因為那書里對于如何保持健康,是說得很詳盡的。蔣介石還常把自己閱讀過的各書交給他讀,《曾文正公全集》有蔣介石的親筆圈點、批語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