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為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總稱,是目前最常見的惡性癌瘤之一,僅次于胃癌、食管癌,并且在過去的幾十年內,世界上很多國家或地區(qū)的大腸癌發(fā)病率都呈現上升的趨勢。在我國,大腸癌發(fā)病率也以每年近5%的速度遞增,遠遠高于2%的國際水平。近年來,我國青年人患大腸癌的比例在不斷攀升,且男性多于女性。據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腫瘤內科孫燕院士透露,目前我國每年新發(fā)大腸癌病例高達40萬人次,其中很多都是30~40歲的中年人。面對大腸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不斷上升的嚴峻形勢,國內外腫瘤工作者很早便在大腸癌的基礎理論和臨床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進步,診斷治療水平和臨床療效都有明顯提高。大腸癌的治愈率、生存質量和生存期也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和延長。但是,隨著醫(yī)學水平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近年來在大腸癌的預防和治療上都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特別是在大腸癌的放療、化療和生物治療等領域,進步尤為顯著。為此,《大腸癌發(fā)病機理及其臨床防治研究》在總結和借鑒國內外眾多腫瘤專家和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重點對大腸癌的致病因素、流行病學、早期發(fā)現、臨床治療與防治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索,特別是對近年來臨床上治療大腸癌的一些新方法、新手段和前沿性研究實驗做了詳盡的解析,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全書共分十章,第一章通過對大腸癌的知識性介紹,首先使讀者從整體上對什么是大腸癌,以及大腸癌的類型、分期、產生過程與臨床表現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認識。第二章重點介紹了大腸癌的致病因素及其流行病學特征。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別從大腸癌的早期發(fā)現及診斷兩個方面,重點介紹了不同人群大腸癌的早期發(fā)現、篩檢技術及其X線、CT和腫瘤標志物診斷。第五章至第九章是全書的重點內容,分別從放射、外科、生物學、內科及中醫(yī)學等領域,對大腸癌的治療原則、治療方法以及國內外最新治療大腸癌的一些實驗研究情況,進行了深入的介紹和剖析。第十章對如何預防大腸癌提出了有參考價值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