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中篇小說的佳作?在我看來,至少應該包括兩點:它既應該是好看的小說,也應該是有文學意蘊的小說。找好看的小說不難,找有文學意蘊的小說也不難,但要找二者兼于一身的小說就有點難了。收入這本集子里的中篇小說雖然不能說都做到了二者完美的結合,但我們能夠感覺到作者在兩方面都有所追求。一個作家在寫中篇小說時,能夠做到既追求好看,也追求文學意蘊,就已經站在佳作的起點上了。中篇小說寫作的難度也就在這里,因為作者在追求好看的時候難免傷及文學意蘊,在追求文學意蘊時又難免傷及好看。中篇小說作家實在是面臨一個“魚與熊掌”的難題呀!但中篇小說的佳作必須是“魚”與“熊掌”的復合體。 2011年是兩個重要歷史事件的紀念整年,一個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一個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與此相關的獻禮文藝作品出了不少。中篇小說寫作并不存在獻禮一說,但作家們因此而有了更多機會對歷史進行深入的了解,一些作家也愿意以小說寫作的方式去面對歷史,去叩問歷史。方方的《民的1911》(《上海文學》第7期)可以說是這類寫作中的佳構。方方所生活的城市武漢,是一座見證辛亥革命歷史的重要城市,她因此也就對辛亥革命有了一種特別的興趣,她曾經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并決定要為這段歷史寫一部長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