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輯特稿
李景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上鮮明地寫著發(fā)展與公正
理論探索
侯才:從“實踐”視閾來審視的人
——對馬克思人的學說的一種詮釋和描述
胡為雄:馬克思上層建筑概念的三種含義
焦佩峰:馬克思的哲學革命如何可能
——以“社會”概念為視角
何建華:列寧倫理思想的再認識
楊信禮:黨的思想路線的哲學基礎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新境界
——重讀《實踐論》
劉毅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中國特色與哲學精華
李曉兵:薩特哲學中自由的存在及其歸宿
段培君:科學的自由與自由的科學
——范式集合的意義
王克迪:編碼與世界3的地位
應用研究
賈高建:中國道路的哲學啟示
董德剛: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新認識
毛衛(wèi)平:管理與和諧
劉余莉:中華傳統(tǒng)倫理與當代道德建設
趙建軍:低碳技術與能源利用方式轉變
付立:試論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
——基于大學教育模式的分析
朱輝宇:試析企業(yè)綠色責任
——提出、依據(jù)與落實
胡衛(wèi):R&D知識品的公共性研究
丁東紅:論福利國家理論的淵源與發(fā)展
學術爭鳴
阮青:恩格斯關于共產主義與社會民主主義本質區(qū)別的論述
任俊華:《愛蓮說》主題新探
學哲學用哲學
孫景淼:希望在田野
——學習馬克思主義關于生態(tài)文明理論的體會
學術動態(tài)
朱輝宇: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共產黨
——全國黨校系統(tǒng)2011年哲學年會綜述
楊信禮: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共產黨90年理論研討會綜述
陳中浙:“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中華文明始源’’研討會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