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新感覺派作家,小說家。生于大阪。一生創(chuàng)作小說一百多篇,中短篇多于長篇。代表作有《伊豆舞女》、《雪國》、《千只鶴》等。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稱其“以卓越的感受性、小說技巧表現了日本人心靈的精髓”。他的多部作品被搬上了電影銀幕,深受觀眾喜愛。根據其成名作《伊豆舞女》改編的同名電影在川端生前就曾五次被搬上銀幕,可見其小說的魅力。1972年,以自殺的形式離開了人世。林少華:著名文學翻譯家,學者。祖籍山東蓬萊,生于吉林九臺。畢業(yè)于吉林大學研究生院。曾在暨南大學、日本長崎縣立大學任教,現為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兼任中國日本文學研究會副會長、青島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外國文藝》編委等職。居青島。著有《鄉(xiāng)愁與良知——林少華散文百篇》、《村上春樹和他的作品》、《落花之美》、《為了靈魂的自由》、《高墻與雞蛋》。譯有《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在世界中心呼喚愛》、《世界在你不知道的地方運轉》、《相約在雨季》以及《心》、《羅生門》、《金閣寺》等日本名家之作凡五十余種,廣為流布,影響深遠。無論翻譯或創(chuàng)作,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情思之美始終是其明確的指向和追求,篤信美的不二與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