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流域概況
1.1 自然概況
1.2 社會經濟概況
1.3 水旱災害
第2章 水文站網發(fā)展歷程
2.1 新中國成立前水文站網的建設
2.2 新中國早期的水文站網建設
2.3 20世紀60~70年代水文站網建設
2.4 20世紀80年代水文站網建設
2.5 1990~2005年水文站網建設
2.6 水文測驗技術發(fā)展歷程
第3章 水文站網構成
3.1 水文站網構成
3.2 流量(水文)站網
3.3 泥沙站網
3.4 水位站網
3.5 雨量站網
3.6 蒸發(fā)站網
3.7 水質站網
3.8 地下水站網
第4章 水文站網密度及布局評價
4.1 水文站網密度評價標準
4.2 水文站網密度及布局評價
4.3 綜合評價與建議
第5章 水文站設站功能評價
5.1 評價方法
5.2 總體評價
5.3 主要設站功能評價
5.4 評價結論
第6章水文站網目標評價
6.1 概述
6.2 河流水文控制目標評價
6.3 省際河流水資源監(jiān)測目標評價
6.4 防汛測報目標評價
6.5 水質監(jiān)測站網目標評價
6.6 水文站網目標綜合評價及建議
第7章 水文測報方式評價
7.1 流量測報方式評價
7.2 水位測報方式評價
7.3 降水測報方式評價
7.4 水文巡測與站隊結合評價
7.5 小結
第8章 水文站網受水工程影響評價
8.1 水利工程建設情況
8.2 水利工程對水文站網的影響類型
8.3 水文站網受水利工程影響程度劃分標準
8.4 水利工程對水文站網的影響現(xiàn)狀評價
8.5 水利工程的影響分析和站網的調整思路
8.6 結論與建議
第9章 水文分區(qū)與區(qū)域代表站評價
9.1 水文分區(qū)
9.2 區(qū)域代表站評價
第10章 平原區(qū)水文站網評價
10.1 平原區(qū)特點
10.2 平原區(qū)分布及站網現(xiàn)狀
10.3 平原區(qū)水文站網評價
10.4 評價結論與建議
第11章 中小河流水文站代表性年限分析
11.1 分析目的
11.2 確定長期站和短期站
11.3 選用資料及測站代表性檢驗
11.4 分析方法
11.5 代表性年限分析成果
11.6 成果抽樣檢驗
11.7 結論與建議
第12章 水文站網發(fā)展建議
12.1 提高站網密度,完善站網布局
1z.2 提高河流水文控制率
12.3 加強水資源管理監(jiān)測站網建設
12.4 加強地下水站網建設
12.5 加強土壤墑情監(jiān)測站網建設
12.6 調整受水工程影響測站的管理思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