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史與教育學科史,不是兩個“等價”的概念。在中國,教育思想史可以上溯到兩千多年以前,但是教育學科史迄今卻不過短短百余年的歷程,而啟動這一歷程的是以日本為媒介的“西學”引介。促動這些引介的直接動因,還是新辦師范學堂的課程“急需”。當年,所謂“辦理學堂,首重師范”,而“教育為師范學堂之主要學科”。中國教育學科的歷史和師范院校的發(fā)展乃唇齒相依。之所以借道日本取法“西洋”,主要是因為中日地理毗鄰、文化同源。清末張之洞就說:“致游學之國,西洋不如東洋:一、路近費省,可多遣;一、去華近,易考察;一、東文近于中文,易通曉;一、西書甚繁,凡西學不切要者,東人已刪節(jié)而酌改之。中、東情勢,風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無過于此。”一時間,清廷公派、民間私往日本的學生甚眾,多攻讀師范速成科。這些學生歸國后,又有不少成為師范學堂的譯員或教習,成為引介教育學科的主要先驅。他們以譯書立說為要務,廣攬教育學說,拓展國人視界,推進了教育學人的思想“啟蒙”,以及教育學科的學術“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