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駕馭經濟》與《金融體系》(代譯者的話)
中文版序言
前言
第一篇 理論背景
第一章 經濟政策與政治學范式
功能主義模型
文化分析
公共選擇理論
集團理論
以國家為中心的理論
研究國家一社會關系的制度主義方法
本書的計劃
第二篇 英國的政治經濟
第二章 英國經濟衰落中的市場與國家
國家的規(guī)模
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
文化的作用
替代性的解釋
早期工業(yè)化、帝國及市場的形成
結論
第三章 英國經濟政策的模式
宏觀經濟政策的模式
產業(yè)政策的模式
政策的根源
結論
第四章 凱恩斯主義的演變
戰(zhàn)后的安排:1945-1951年
凱恩斯主義的第一階段:需求管理
凱恩斯主義的第二階段:收入政策
凱恩斯主義的第三階段:干預產業(yè)
凱恩斯共識的崩潰
第五章 撒切爾夫人的保守主義試驗
1979-1986年的宏觀經濟政策
勞資關系政策
產業(yè)政策
目標與績效
撒切爾夫人執(zhí)政期間的宏觀經濟績效
緊縮政策的分配結果
重塑的社會及國家
長期的展望
經濟戰(zhàn)略的政治面
第三篇 法國的政治經濟
第六章 法國經濟計劃的政治角色
經濟計劃的管理機構
法國的九個經濟計劃:1946-1988年
計劃的演變
計劃的執(zhí)行和產業(yè)政策
經濟計劃的政治功能
從經濟光芒到政治陰影
從理性個體到社會變化中的學徒
結論
第七章 國家與經濟計劃的演變
國家的獨立性
國家的凝聚力
國家的合法性
變化的經濟計劃環(huán)境
去計劃化
結論
第八章 密特朗的社會主義試驗
1981-1982年的再分配性凱恩斯主義
經濟的約束
1982-1983年的緊縮政治
國有化
產業(yè)政策:國家主義的復興
產業(yè)政策的演變
社會黨領導下的經濟計劃
社會黨領導下的國家
社會的重組
結論
第四篇 比較的視角
第九章 比較政治經濟學的制度邏輯
制度主義方法
聯(lián)邦德國
法國
英國
政策的最新演變
第十章 國家-社會關系的組織結構
結構性相互依賴
組織結構的差異與階級力量的平衡
國家與社會的相互作用
新統(tǒng)合主義與政策制定
政治體系的約束
創(chuàng)新與政治體系
制度、利益與理念
回顧與展望
參考文獻
索引
譯者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