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倫理學(道德學)生命體驗與審美超越

生命體驗與審美超越

生命體驗與審美超越

定 價:¥35.00

作 者: 陳伯海 著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叢編項:
標 簽: 倫理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08040138 出版時間: 2012-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04 字數:  

內容簡介

  《生命體驗與審美超越》由陳伯海著。當今世界,在作為“形上”實體的“美本身”遭到徹底消解之后,美學將何以自處?這是每個關心美學命運的人所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書作者不贊成諸種“美學終結”的論調,主張由審美活動入手以重啟美學研究的門戶,并提出立足于人的多重性存在,循著“生命體驗的自我超越”展開避路。最終歸向“天人合一”的生命本真境界的審美理念,以期建立起一種后形麗上學視野中的審美之思。圍繞這一思路,書中就人的審美需要、審美態(tài)度、審美體驗、審美活動中的主客關系和身心關系,以及美的價值規(guī)范和審美諸形態(tài)、藝術活動中的審美傳達乃至審美向生活世界回歸等一系列重大議題,表述了作者個人的新的思考,特別是從民族傳統(tǒng)審美經驗里汲取資源,以之與西方近現代美學思想相會通的嘗試,或可參考。

作者簡介

  陳伯海,1935年生,湖南長沙人。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中國古代文學與文論的教學、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多項國家社科規(guī)劃課題。著有《唐詩學引論》、《中國文學史之宏觀》、《中國文化之路》、《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意識》、《中國詩學之現代觀》、《嚴羽和滄浪詩話》等,主持編撰《近四百年中國文學思潮史》、《中國文學史學史》(三卷本)、《中國詩學史》(七卷本)、《上海文化通史》、《上海近代文學史》、《唐詩學史稿》、《唐詩匯評》(三卷本)、《唐詩書錄》、《唐詩論評類編》、《歷代唐詩論評選》。獲首屆“魯迅文學獎”(優(yōu)秀理論評論獎)及多種其他獎項。《唐詩學引論》的韓文譯本獲韓國學術院獎。

圖書目錄

引言  在“解構”與“重構”之間
  ——美學命運之思
第一章  人為什么需要美
  ——論審美的可能性
  一、需要與生命活動
  二、需要的層級結構
  三、審美需要何以可能
第二章  怎樣才是“對世界的藝術的掌握”
  ——論審美態(tài)度及其性能
  一、審美態(tài)度問題的提出與反響
  二、審美態(tài)度的基本性能
  三、審美態(tài)度的功效及其功能組合
第三章  生命體驗的自我超越
  ——論審美體驗的由來與歸趨
  一、何謂“體驗”
  二、審美來自生命體驗
  三、從生命體驗到體驗生命
  四、審美體驗的持續(xù)深化及其歸趨
第四章  “一體兩用”“感而遂通”
  ——論審美活動中的主客關系
  一、超越性生命體驗的主體化建構
  二、超越性生命體驗的對象化顯現
  三、“一體兩用”、“感而遂通”
第五章  “肉身”也能“證道”
  ——論審美活動中的身心關系
  一、哲學與審美傳統(tǒng)中的“身體”
  二、身體在何種意義上成為審美主體
  三、身體在審美體驗過程中的作用
  四、作為欲望的身體及其與審美的關系
第六章  美在“天人合一”
  ——論審美價值理念及其存在本原
  一、從“美是什么”到“美如何是”
  二、美的存在方式及其本原
  三、美的價值尺度
  四、美感心理效應
第七章  琳瑯滿目的美世界
  ——論審美諸形態(tài)
  一、美和丑
  二、崇高和優(yōu)美
  三、悲劇性和喜劇性
  四、新奇怪誕荒誕
  五、娛樂狂歡眩惑
第八章  藝術與審美
  ——論審美傳達
  一、作為審美傳達活動的藝術
  二、藝術創(chuàng)作與審美傳達
  三、藝術作品與審美傳達
  四、藝術欣賞與審美傳達
第九章  “人詩意地棲居”
  ——論審美向生活世界的回歸
  一、“向生活世界回歸”是當代審美的大趨勢
  二、“審美回歸生活世界”與“日常生活的審美化”
  三、審美向生活世界回歸的重大意義
余論  “有容乃大”
  ——論生命體驗美學的當代建構
  一、生命論審美理念的承傳與革新
  二、在不同美學思潮的互補互動中實現綜合創(chuàng)新
  三、幾句贅辭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