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偶虹(1908—1994),中國著名京劇劇作家、戲曲評論家,自幼酷愛京劇,習唱花臉。曾編寫了《竊符救趙》、《摘星樓》、《桃花村》、《李逵探母》、《紅燈記》等劇目。本書是翁先生六十余年看戲經歷的觀感記錄,涉及京、昆、梆、弋等劇種百余位知名演員,分成“菊圃掇英”、“歌壇憶舊”、“菊海拾趣”等板塊;文筆樸素細膩,史料與品評俱見不凡。翁偶虹入室弟子張景山整理并編輯本書時,配入兩百余幅珍貴的名伶史照,部分劇照為第一次發(fā)表面世。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為該書題簽題詞。翁偶虹(1908-1994) 原名翁麟聲,筆名偶虹、藕紅、怡翁、碧野等。京劇劇作家、戲曲評論家?!【﹦∽骷摇蚯u論家。北京人,自幼酷愛京劇,習唱花臉。十六歲時名自己的居室為“六戲齋”。六戲者,聽戲、學戲、編戲、排戲、論戲、畫戲也。從此致力于京劇研究進而創(chuàng)作戲曲劇本,一生共創(chuàng)作劇本一百三十余部。1930年,被焦菊隱聘為其創(chuàng)辦的中華戲校的文化教師;在校期間,為學生編寫過《火燒紅蓮寺》、《美人魚》、《鴛鴦淚》等劇本。1939年,為程硯秋編寫《鎖麟囊》,使之成為程派代表劇目。期間,又為金少山、李少春、宋德珠、李玉茹、吳素秋、葉盛蘭、袁世海、李世芳等編寫過《鐘馗傳》、《百戰(zhàn)興唐》、《蝶戀花》、《比翼舌》、《羅成》、《天國女兒》等劇本。解放后,成為中國京劇院專業(yè)編劇,其編寫的《野豬林》、《將相和》、《大鬧天宮》、《李逵探母》、《響馬傳》、《紅燈記》等劇目,已經成為流傳廣泛的經典劇目,世稱“翁劇”;并有“生凈皆《將相》,無旦不《鎖麟》”之譽。有《翁偶虹戲曲論文集》、《翁偶虹編劇生涯》、《翁偶虹劇作選》、《北京話舊》等專箸出版。從青年時代起,即傾力戲曲臉譜的研究、收藏和繪制,有《偶虹室秘藏臉譜》、《鐘球齋臉譜集》、《花雅五十丑》等九百余幀手繪臉譜珍跡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