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秦漢歷史上的若干問題 一、對秦始皇如何評價 二、秦始皇焚書坑儒應如何理解 三、兩漢官私奴婢在生產中占有怎樣的地位 四、官私奴婢的數量對于判斷兩漢社會性質有沒有關系 五、兩漢的土地所有制是國有制還是私人所有制 六、西漢政府為什么推行抑壓商人的政策 七、王莽和王莽改制應如何評價 八、張魯是農民起義還是封建割據 九、董仲舒以后的儒家和戰(zhàn)國時期的儒家有何區(qū)別第二講 秦王朝的建立及其歷史形勢 一、秦的先世及其統(tǒng)一 二、秦王朝統(tǒng)治時期的國內諸部族 三、秦王朝與亞洲諸國的關系第三講 論陳勝、吳廣的起義 一、革命的領導者陳勝、吳廣 二、革命前夕的社會 三、革命的爆發(fā)及其展開 四、革命的被篡竊及其失敗第四講 漢族的形成與國內其他各種族的活動 一、秦、漢之際中原及周邊形勢 二、四周諸族的活動第五講 西漢中央集權政治的形成與疆域的奠定第六講 論司馬遷的歷史學 一、司馬遷的生平 二、司馬遷的歷史方法一——紀傳體的開創(chuàng) 三、司馬遷的歷史方法二——紀傳體的活用 四、司馬遷的歷史批判——“太史公曰” 五、余論——史料的搜集編制及其歷史觀第七講 西漢的商業(yè)都市與國際貿易 一、商業(yè)發(fā)展之一般的傾向 二、都市的分布、內容及其行政管理 三、大商人的出現及其活動 四、貨幣的鑄造與種類 五、國際貿易的發(fā)展第八講 王莽改制及其失敗 一、非變不可的時代 二、改革的內容 三、回到暴力政策第九講 論東漢末的黨錮之禍 一、外戚宧輪流專權 二、黨錮禍起 三、黨錮之禍的影響第十講 應該替曹操恢復名譽第十一講 兩漢時期的官私奴婢 一、問題的提出 二、數量問題 三、來源問題 四、擔當的工作問題 五、待遇問題 六、結語第十二講 兩漢的尚書臺與宮廷政治 一、尚書的沿革 二、尚書的職權 三、尚書臺的組織第十三講 兩漢時期儒學的發(fā)展 一、經今古文派之爭與儒家哲學之分派 二、讖緯的出現與儒家哲學的玄學化 三、王充著《論衡》與儒家哲學的被反擊第十四講 兩漢時期的宗教 一、多神教的發(fā)展 二、佛教的最初傳入 三、道教的起源第十五講 秦漢史料新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