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萬以后福建泉州地區(qū)的地租量與佃農抗租斗爭——以泉州陳氏族譜文書為基據的一個考察
傅衣凌學派的學術成就與拓展
伏羲考論
“裸國”初探
蒲壽庚先世考釋
清光緒朝漢軍機章京題名考
中國歷代王朝的“核心區(qū)”及其變動
邊塞環(huán)境與河隴漢代學術地理格局
論北宋朝廷財賦
宋代地方政府在官田運營方面的職能變化
顏真卿與“平判入等”
由法入史抑或由史入法:就柳立言《宋代的家庭和法律》談法律史的浸入渠徑
明代福建汀漳新縣設置與政府對海疆管理的強化
明代宗族的形成和地區(qū)社會——以福建永春縣桃源劉氏為中心
明代鈔關制度的歷史作用探析
臨災救荒與備荒——以萬歷二十二年河南大饑荒為例
清代前中期國家財政收支的基本情況
清代鬧漕的地域差異及階段性特征
論施瑯的海防思想及其實踐
明清時期地方官不通“土音”問題探析
商人與地方社會——以清代汀江流域客家商人為中心
近代閩江流域內部大米貿易額考析
商業(yè)自救與口岸貿易(1867—1931)——以天津商會為中心
鼓浪嶼租界對近代廈門司法制度及文化教育發(fā)展的影響
中國海關史與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讀《全球化視野:中國海關洋員與中西文化傳播》
林森與南京國民政府“虛位主席制”述論
論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歷史作用
嚴復的政治思想
試論博絮埃的歷史神學觀
論“新經濟政策”對馬來西亞華商發(fā)展的影響
變遷與發(fā)展:當代新加坡華人宗鄉(xiāng)社團研究
從排斥到接納:越南政策轉向中的華人——1975年以后民族關系變動中的華人處境
W.E.B.杜波依斯:一個沒有追隨者的美國黑人領袖
華盛頓地區(qū)的高技術發(fā)展之路
新史學的魅力與困境——從娜塔莉·戴維斯的《馬丁·蓋爾歸來》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