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自由:從康德到馬克思》通過對整個近代實踐哲學傳統(tǒng)的梳理,更加深入地理解馬克思實踐哲學內容的嬗變及其在整個近代實踐哲學史上的偉大歷史意義。以康德實踐哲學為分水嶺,作者考察了整個近代實踐哲學的發(fā)展。在理性與自由的關系中,前康德實踐哲學基本上還是讓人的實踐理性圍繞著人的自然本性旋轉,通過對人的自然權利的集中探討,提出了人的現(xiàn)代自由問題。康德在整個實踐哲學中實現(xiàn)了“哥白尼式的革命”,讓人的自然本性圍繞著人的實踐理性旋轉,深化并扭轉了對人的自然權利的進一步探討,呈現(xiàn)了人的現(xiàn)代自由形式。他從個人的內在形式化自由到社會的外在形式化自由的論證,使整個近代以來的實踐哲學在道德形而上學和法權形而上學中面臨著一系列有待解決的實踐哲學問題,特別是人類理性形式與現(xiàn)代自由本質之間的內在矛盾,成為后康德實踐哲學必須解決的問題。黑格爾在其市民社會理論和國家理念學說中,為我們揭示了人類理性形式與現(xiàn)代自由本質之間的內在矛盾,同時,在國家理念中實現(xiàn)了個體的獨立性與實體的倫理性的統(tǒng)一,但是,由此整個近代以來的實踐哲學也深深陷入到了“思辨的原罪”之中。馬克思面對整個近代以來的實踐哲學遺產,并沒有走向非理性主義的個體性存在,而是在人的現(xiàn)實物質生活基礎中尋求到了人類自我解放的經驗基礎。他圍繞著整個世界市場、現(xiàn)實社會生產以及普遍私有財產,揭示了這種以普遍性的形式所表現(xiàn)出的世界歷史性力量的來龍去脈,在對其一度的本質洞見中,歷史與唯物主義結合在一起,自由與理性主義再次聯(lián)手。只是這種實踐哲學不再僅僅以不同的方式解釋這個世界,而是要以物質的力量改變這個世界。所以,馬克思的實踐哲學與其說是一種實踐哲學,不如說一種哲學實踐。人的自由和解放在這種社會的、歷史的、世界的普遍性力量中實現(xiàn)出來,哲學世界化,世界哲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