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河西佛教研究》對河西地區(qū)存在的西夏時期的石窟、碑刻、出土佛教文獻等進行系統(tǒng)梳理和吸收,結合傳世文獻的記載等,著重論述西夏占領河西前的諸政權及夏政權對諸州占領情況,并對學界有爭議的“瓜沙回鶻王國”闡明自己的觀點和原由。對河西地區(qū)的寺院和佛事活動進行考證,說明西夏的佛事活動與歸義軍時期是一脈相承。尤其對學界尚未涉及的西夏寺院經濟和寺院依附人口等問題作了嘗試性探討研究。利用黑水城、涼州和敦煌等地出土佛教文獻探討了河西地區(qū)高僧及其相關佛事活動。對西夏僧尼管理機構、僧官設置、僧人師號和賜衣體系等予以關注,認為西夏帝師封號是受吐蕃僧人師號的影響而出現(xiàn)的。西夏實行“計畝輸賦”政策,寺院和僧人占有土地也要納稅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