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建甌也不例外。近年來的考古發(fā)掘資料證明,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的每一歷史文化階段,在建甌都有相關遺存。建甌的歷史文化,有許多自身的個性特點。建甌地處中國東南丘陵地帶的腹地,歷史上屬于東越之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口族群,在歷史上屬于南方百越的一支——閩越。因此,建甌的歷史文化帶有很鮮明的閩越文化特點。建甌的歷史雖然很悠久,但與北方中原,以及江浙沿海地區(qū)相比,開發(fā)較晚。漢唐之前,建甌以及與它相連的閩北地區(qū),一直是相對比較落后的蠻荒之地。建甌的真正發(fā)展,是從三國設郡縣開始。到唐初設立學校后,它才走上正軌。到了宋代,一方面,由于南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移,另一方面也由于自身發(fā)展的積累,建甌經濟文化出現(xiàn)了空前繁榮的局面。其標志之一是教育的發(fā)達。宋代時,建甌學校多,公私并立,水平高,科舉考試上榜率高,涌現(xiàn)出一大批在歷史上有影響的優(yōu)秀人才。二是茶文化。宋代流行于皇宮和社會上層的龍鳳團茶,其生產中心就在建甌東峰一帶。宋徽宗以龍鳳團茶為資料撰寫的《大觀茶論》,是詮釋中國茶文化的代表作之一,對后來產生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