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小學教科書:文學讀本(12)》內容的深淺和篇幅的長短來安排先后次序。讀本內容豐富,會不會增加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關鍵在于教學的要求和方法是否得當。我們主張每周安排一課時,教師不必逐篇講解,教材不出思考題、練習題,沒有筆答作業(yè)。低年級兒童主要以聽讀、背誦、表演的方式進行學習,對背誦篇目的數量也不必作統(tǒng)一規(guī)定;中、高年級兒童以自學為主,允許“不求甚解”。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可能有深有淺,各人看法也見仁見智,但通過閱讀,大家都能夠各有收獲。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閱讀要求,在課堂上適當進行提示、點撥,組織中、高年級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教師組織學生閱讀的過程,也就是激發(fā)其閱讀興趣、保護其閱讀興趣,并使之發(fā)展閱讀興趣的過程。激發(fā)、保護、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興趣是至關重要的。讓學生越讀越愛讀,由此而去讀更多的名家名作,這正是我們編寫《新世紀小學教科書:文學讀本(12)》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