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華治外法權的終結:1943年研究》從中國國民黨、共產黨及社會各界的反應,來綜合考察《中美新約》對抗戰(zhàn)后期中國社會各界的影響。作者指出,國民黨政府從夸大新約歷史意義人手,最終過渡到對《中國之命運》的宣傳,鼓吹國民黨領導實現(xiàn)民族獨立的功勞,從而達到一黨專制的國內政治目的。中國共產黨則指出新約的局限,突出共產黨所作貢獻,用各種方法抵制對手的大功獨攬。社會各界普遍相信國家贏得了平等自由,認為這是中國人民長期奮斗的戰(zhàn)果,同時也感激美英盟邦的慷慨,并對戰(zhàn)后的重建寄予高度期待?!睹绹谌A治外法權的終結:1943年研究》首次全面概括了《中美新約》締結后的兩次中美法律互動,彌補了20世紀40年代中美法律關系史的一個空白。并指出,它是近代以來“西法東漸”的一個延續(xù),體現(xiàn)了“美國在華治外法權的終結”對當時國民政府司法建設的積極影響,但由于當時中國國內政治及法制的種種阻力,以及中美實質關系的不平等,這種良好態(tài)勢最終未能推動國家司法進步,也未能扭轉外人對華法律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