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約起源于中國南北朝時期(公元420-589年),距今至少有1400多年的歷史,由于各地之地理、習俗、人文等差異,餃子發(fā)展出各種不同餡料、包法及吃法。光是餃子的名稱便經歷了不同的演變,唐代被稱為“湯中牢丸”,宋、元時被稱為“角子”、“角兒”,明代被稱為“餃餌”?!帮溩印钡倪@個稱法,直到清代才出現。另外,如“扁食”、“餑餑”、“餛飩”等指的也是“餃子”。由此可知“餃子”的來源久遠,并為大眾所接受。《譯林生活館:水餃(第7版)》從水餃皮、包法、煮法、餡料到蘸料等,皆以詳細的彩圖解說步驟,并附綠色彩餃、鍋貼及湯的做法。其中餡料的搭配便有40余種,再加上“別有風味”小專欄,使餡料組合更具選擇性。《譯林生活館:水餃(第7版)》每種餡料所標示的分量,皆可包40個左右的水餃,您可選擇幾種不同口味的餡料組合、搭配,從容地舉辦一場難忘的“水餃盛宴”?!蹲g林生活館:水餃(第7版)》擷取有關水餃的典故、風味特色、材料解說等,希望讀者在制作水餃的過程中也能了解不同水餃的特色,以增添食用的樂趣。自古以來,“餃子”也被視為吉利的象征,當您閱讀完本書后,相信您與朋友、家人一起包餃子時,會有更多的驚喜及歡樂,現在就動手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