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司法案例與司法解釋新農村法律文化創(chuàng)新的解釋框架:轉型空間·知識命題·圖景樣式

新農村法律文化創(chuàng)新的解釋框架:轉型空間·知識命題·圖景樣式

新農村法律文化創(chuàng)新的解釋框架:轉型空間·知識命題·圖景樣式

定 價:¥69.00

作 者: 劉同君 等著
出版社: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理論法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62045137 出版時間: 2012-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88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新農村法律文化創(chuàng)新的解釋框架:轉型空間·知識命題·圖景樣式》從理論與實證相結合的角度對新農村法律文化創(chuàng)新的基本理論,以及目前我國農村法律文化中的一些熱點問題,如法律意識、法律文化、自治制度、底層維權、社會糾紛、法律文化創(chuàng)新等方面進行了探討與論證,對新農村法律文化創(chuàng)新理論研究與實踐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簡介

  劉同君,男,1962年12月生,江蘇東海縣人,法學博士,江蘇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1987年7月參加工作,現(xiàn)任江蘇大學文法學院院長。出版《守法倫理的理論邏輯》、《法倫理文化視野中的和諧社會》(合著)、《法治文化與倫理文化同構》(合著)等學術專著3部;在《法學雜志》、《學習與探索》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數(shù)十篇;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農村建設中的法律文化問題研究》(09BFX008)及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農村法治文化研究》(08FXD014)各一項,獲批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農村法律文化與農民權利發(fā)展問題研究》(12BFX013)一項。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新背景、新問題、新方法
第一節(jié) 問題的提出及研究意義
一、選題緣起
二、成果梳理
三、研究意義
第二節(jié) 法律文化創(chuàng)新的范疇界定
一、法律文化的一般理論
二、農村法律文化內涵詮釋
三、農村法律文化創(chuàng)新的新視域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及敘述框架
一、方法述評
二、敘述框架
第二章 權利基礎:農民法律意識的學術注解與實踐發(fā)展
第一節(jié) 農民法律意識的問題評價及學術路徑
一、作為一個研究問題的農民法律意識
二、既有研究的學術路向
三、農民法律意識發(fā)展的學術路徑
第二節(jié) 農民法律意識現(xiàn)狀的實證分析
一、理論依據(jù)與材料選擇
二、現(xiàn)狀分析的基本維度:知識、心理與行為
三、農民法律意識的阻滯因素與矛盾結構
第三節(jié) 新農村背景下農民法律意識的發(fā)展目標與路徑
一、農民法律意識發(fā)展的目標要求
二、農民法律意識發(fā)展目標的實現(xiàn)途徑
三、農民法律意識發(fā)展進步的保障條件
第三章 自治制度:我國村民自治的權利分析與法治轉向
第一節(jié) 作為一種法律制度的村民自治及其權利體系
一、從制度性變遷到憲法性結構:村民自治法律基礎的歷史演進
二、不同理論視閾下的村民自治:制度主義、民主視角與法律分析
三、村民自治法律制度的組織結構與權利體系
第二節(jié) 新時期我國村民自治發(fā)展的權利障礙與法律困境
一、我國村民自治進程中的內生性要素分析
二、我國村民自治進程中的權利沖突與失范
三、我國村民自治的法律困境與障礙
第三節(jié)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村民自治的法治發(fā)展與未來走向
一、新農村建設與我國村民自治的法治轉向
二、村民自治的法律規(guī)制:治理結構與司法介入的程序樣式
第四章 底層維權:新時期農民利益的法律訴求與權益保障
第一節(jié) 農民維權問題的底層視角與研究意義
一、農民維權問題研究述評
一、“底層”視角下的農民維權問題
三、底層視角下農民維權問題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jié) 農民底層維權的行動邏輯與實踐樣態(tài)
一、農民底層維權的行動邏輯:以利益為核心的展開
二、農民維權行動的實踐樣態(tài):隱性抗爭與顯性維權
三、農民維權行動的現(xiàn)實困境:內在因素與外部空間
第三節(jié) 農民維權的路徑走向與制度創(chuàng)新
一、農民維權行動的路徑走向
二、農民維權的制度回應與創(chuàng)新
三、新農村背景下農民權益保障的多元治理格局
第五章 多元整合:新農村背景下農村糾紛解決機制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
第一節(jié) 轉型農村社會糾紛的既有研究與現(xiàn)狀分析
一、農村社會糾紛的既有研究述評
二、當代農村社會糾紛的基本類型
三、當代農村社會糾紛的性質與成因
第二節(jié) 我國農村糾紛解決的司法模式與路徑
一、從“送法下鄉(xiāng)”到“迎法下鄉(xiāng)”:農村糾紛解決的偏好轉換
二、農村糾紛司法解決的過程:角色與技術
三、農村基層司法發(fā)展的主體性障礙與可能路徑
第三節(jié) 農村糾紛多元解決機制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
一、農村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語境、價值與功能
二、農村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實踐困境與法律問題
三、農村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理念更新與制度重構
第六章 復合圖景:新農村法律文化創(chuàng)新的理論樣式
第一節(jié) 新農村法律文化創(chuàng)新的轉型空間、知識命題與特征
一、新農村法律文化創(chuàng)新的轉型空間
二、新農村法律文化創(chuàng)新的知識命題
三、新農村法律文化創(chuàng)新的基本特征
第二節(jié) 新農村法律文化創(chuàng)新的圖景與程序樣式
一、農村法律文化研究的二元視線
二、新農村法律文化創(chuàng)新的多元進路
第三節(jié) 新農村法律文化創(chuàng)新的主體因素與路徑選擇
一、新農村法律文化創(chuàng)新的主體因素與現(xiàn)實語境
二、新農村法律文化創(chuàng)新的基本原則與路徑選擇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