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謝
第1章 概述
1.1 水資源的重要性
1.2 水資源概述
1.2.1 河流
1.2.2 地下水和含水層
1.2.3 湖泊和水庫
1.2.4 濕地
1.2.5 海岸帶
1.2.6 降水
1.2.7 信息來源
第2章 美國的水資源問題
2.1 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
2.1.1 氣候變化的影響
2.1.2 應對氣候變化
2.1.3 信息來源
2.2 干旱和奪水戰(zhàn)爭
2.2.1 全球范圍的奪水戰(zhàn)爭
2.2.2 美國西南地區(qū)的奪水戰(zhàn)爭
2.2.3 美國東南地區(qū)的奪水戰(zhàn)爭
2.2.4 桃樹谷的奪水戰(zhàn)爭
2.3 用水需求
2.3.1 滿足需要
2.3.2 拉斯維加斯的用水需求
2.3.3 水的使用
2.3.4 滿足用水需求的選擇
2.3.5 水源
2.4 開發(fā)壓力
2.4.1 滿足用水需求的傳統(tǒng)方法
2.4.2 南部地區(qū)的增長
2.4.3 陸軍工程師團滿足用水需求的做法
2.5 環(huán)境保護
2.5.1 淺水河評估
2.5.2 全國河流評估
2.5.3 大型江河生物評估手冊
2.6 經濟方面
2.6.1 水的成本
2.6.2 基礎設施成本
2.6.3 水污染的成本
2.6.4 私有化
2.7 農業(yè)用水
2.7.1 影響
2.7.2 減輕影響
2.8 水質
關于水質的規(guī)章制度
2.9 法律問題
2.9.1 河岸帶水權
2.9.2 “先占先有”
2.9.3 地下水、土壤水和降水
2.9.4 直接流量和存量
2.9.5 水法
第3章 水資源的可持續(xù)規(guī)劃方法
3.1 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制度
3.1.1 聯(lián)邦儲備水權
3.1.2 國家的法律、法案和政策
3.1.3 其他法案
3.1.4 《美國水資源計劃》
3.1.5 與水資源有關的聯(lián)邦機構
3.1.6 《清潔水法案》
3.1.7 國家層面的洪災管理
3.1.8 國家旱災政策
3.2 州級層面的規(guī)劃
州級層面的行動
3.3 水資源管理的區(qū)域方法
3.3.1 州際水資源管理委員會
3.3.2 州內區(qū)域水資源管理方法
3.3.3 動力公司
3.4 地區(qū)層面的規(guī)劃
3.4.1 圣約翰斯河水資源管理分區(qū)
3.4.2 喬治亞州北部水資源分區(qū)
3.5 流域規(guī)劃
3.5.1 自然保護方法
3.5.2 流域評估
3.5.3 水資源分析工具
3.5.4 流域邊界
3.6 水市場和供水系統(tǒng)
3.7 濕地規(guī)劃和濕地數據
3.7.1 濕地保護建議
3.7.2 濕地數據
3.7.3 濕地的國際重要性
3.7.4 全國濕地清查
3.7.5 全國數據
3.7.6 濕地圖庫
3.7.7 濕地地理數據庫
3.7.8 州層面的數據
3.8 降雨徑流管理和水土流失控制
3.8.1 州級程序
3.8.2 控制水土流失
3.8.3 控制污染
3.9 土地利用規(guī)劃和管理
3.9.1 土地利用和分區(qū)
3.9.2 條例
3.9.3 土地利用數據
3.10 湖岸帶管理
3.10.1 加固和保護
3.10.2 湖岸帶的所有權和使用
3.10.3 湖岸帶使用許可
3.11 自然資源保護
地方到聯(lián)邦
3.12 城市水文
3.12.1 現有系統(tǒng)
3.12.2 不透水地面模型
3.12.3 污水和糞污處理系統(tǒng)
3.12.4 城市里的樹木
3.12.5 變動中的景觀
3.12.6 流域規(guī)模
3.13 地下水保護
3.13.1 可持續(xù)方法
3.13.2 地方層面的數據
3.13.3 國家層面的數據
3.13.4 地下水模型模擬
3.14 普及水資源知識的努力
示范項目
3.15 案例研究
案例1:奧基喬比湖(佛羅里達州)
案例2:路易斯安那州可持續(xù)海岸帶的總體綜合規(guī)劃
案例3:2002年奧運會的奧林匹克村(悉尼,澳大利亞)
案例4:“鴨無限”(美國)
案例5:圣保羅市密西西比設計中心的最佳管理實踐卡片
案例6:奧蘭治縣水資源分區(qū)管理處(奧蘭治縣,加利福尼亞州)
案例7:俄勒岡花園(錫爾弗頓市,俄勒岡州)
案例8:《走向2040》規(guī)劃和《伊利諾伊東北部區(qū)域水資源供需規(guī)劃》
案例9:新加坡的深海隧洞污水處理系統(tǒng)
案例10:科維昌流域水資源管理規(guī)劃(溫哥華島,加拿大)
案例11:干草湖項目(干草湖,亞利桑那州)
案例12:薩拉多棲息地恢復項目(鳳凰城,亞利桑那州)
案例13:杰克遜低地濕地保護區(qū)(希爾斯伯勒,俄勒岡)
案例14:拉里坦河流域管理規(guī)劃(新澤西州中北部)
案例15:諾沃克河流域協(xié)議(康涅狄格州和紐約州之間)
案例16:墨西哥灣海岸帶的恢復規(guī)劃過程
案例17:大達比雅閣流域總體規(guī)劃(哥倫布,俄亥俄州)
案例18:梅諾莫尼河河谷社區(qū)公園:改造梅諾莫尼河河谷(密爾沃基,威斯康星州)
案例19:里奇蘭河野生生物管理區(qū)里的濕地(塔蘭特縣,得克薩斯州)
案例20:南部河口灣鹽場恢復項目(舊金山,加利福尼亞州)
案例21:布里斯-貝尤河防洪減災項目(休斯頓,得克薩斯州)
案例22:野鴨湖濕地公園概念性總體規(guī)劃(北京,中國)
案例23:喬克托縣的湖泊開發(fā)(喬克托縣,密西西比州)
案例24:羅斯-巴奈特水庫(杰克遜市,密西西比州)
案例25:林中村 (阿拉圖那湖,喬治亞州)
案例26:“首先想到水”項目(阿拉圖那湖, 喬治亞州)
案例27:加利福尼亞州圣地亞哥的索倫托河
案例28:密西西比河墨西哥灣流域減少營養(yǎng)物質、縮小缺氧水域的2008年行動計劃
第4章 項目規(guī)劃、設計和實施的可持續(xù)性實踐
4.1 制定目標和實施戰(zhàn)略
4.2 與當地的利益相關方合作
4.2.1 利益相關方的類型
4.2.2 互聯(lián)網社區(qū)溝通技術
4.2.3 公眾參與規(guī)劃
4.3 設計過程
4.3.1 研究
4.3.2 資源清查分析
4.3.3 綜合過程
4.3.4 實施項目
4.4 湖泊管理規(guī)劃和行動
4.4.1 湖泊水質
4.4.2 水位變動
4.4.3 水的清澈度測量
4.5 河流、湖泊和濕地恢復
4.5.1 水文條件變更
4.5.2 河流修復實踐
4.5.3 魚類的回游通道
4.5.4 人工濕地
4.5.5 “一致性河流評估”
4.5.6 橋梁的處理
4.5.7 墨西哥海灣處的海岸帶
4.6 低影響開發(fā)戰(zhàn)略和智慧型增長
4.6.1 低影響開發(fā)戰(zhàn)略
4.6.2 智慧型增長
4.7 戶外娛樂用地
游船碼頭
4.8 野生生物保護和棲息地恢復
4.8.1 恢復棲息地的努力
4.8.2 聯(lián)邦野生動物保護項目
4.9 新建湖泊、水庫和水壩
4.9.1 田納西州對新建水壩的審批程序
4.9.2 拆除水壩
4.10 獲得土地
4.10.1 獲得土地產權
4.10.2 保護性質的使用權
4.10.3 租賃和契約
4.10.4 購買開發(fā)權
4.10.5 轉讓開發(fā)權
4.10.6 土地托管
4.10.7 土地獲得項目
4.11 最佳管理實踐
4.11.1 最佳管理實踐數據庫
4.11.2 最佳管理實踐的結構性和非結構性措施
4.11.3 生物措施
4.11.4 控制徑流和泥沙沉積
4.11.5 濕地
4.11.6 收集雨水
4.11.7 管理屋頂降水
4.11.8 過濾系統(tǒng)
4.11.9 水土流失和泥沙沉積控制規(guī)劃
4.11.10 控制耕地上的徑流
4.12 案例研究
案例1:金門公園的綠色屋頂(舊金山市,加利福尼亞州)
案例2:諾斯菲爾德池塘公園(丹佛,科羅拉多州)
案例3:水幕(紐約市,紐約州)
案例4:達爾哥諾?瑪開發(fā)區(qū) (巴塞羅那,西班牙)
案例5:西南第12大道的綠色街道項目(波特蘭市,俄勒岡州)
案例6:東北西斯基尤大街的綠色街道項目(波特蘭市,俄勒岡州)
案例7:摩塔伯爾中學雨水花園(波特蘭市,俄勒岡州)
案例8:瀉湖公園——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圣巴巴拉市, 加利福尼亞州)
案例9:普萊珍特湖水處理廠(鳳凰城,亞利桑那州)
案例10:博尼塔泉廢水處理項目(博尼塔泉市,佛羅里達州)
案例11:“尖端”項目 (倫秋庫卡蒙市, 加利福尼亞州)
案例12:汀勒海灘恢復項目(阿爾布開克市,新墨西哥州)
案例13:吉爾伯特和莫斯利項目(威奇塔市,堪薩斯州)
案例14:奧蘭治縣大公園總體規(guī)劃(奧蘭治縣,加利福尼亞州)
案例15:錫達河(雪松河)流域教育中心(北本德市, 華盛頓州)
案例16:皇后區(qū)植物園的訪問者中心(紐約市,紐約州)
案例17:坦帕灣的海水淡化項目(坦帕灣, 佛羅里達州)
案例18:上海化學工業(yè)區(qū)的自然處理系統(tǒng)(上海市,中國)
案例19:海菲國際總部(小石城,阿肯色州)
案例20:惠特尼凈化水廠(康涅狄格州中南部)
案例21:梅普爾伍德景觀雨水花園 (梅普爾伍德市, 明尼蘇達州)
案例22:芝加哥市市政廳的屋頂花園(芝加哥市,伊利諾伊州)
案例23:愛德懷德公園(皇后區(qū),紐約市)
案例24:“草原之旅”徑流管理指南(安克尼市,愛荷華州)
案例25:詹姆士克拉克森環(huán)境發(fā)現中心(白湖鄉(xiāng),密歇根州)
案例26:喬治亞州水資源規(guī)劃
第5章 結論
5.1 不做預言
5.2 可持續(xù)性是重點
5.3 重訪亞特蘭大
5.4 法律戰(zhàn)爭
5.5 解決問題
5.6 未來
延伸閱讀
參考文獻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