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國玉文化概述
一、王是什么
二、玉是文明之源的表現(xiàn)
二、玉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
四、玉表現(xiàn)中國文化的精髓
五、玉是人神溝通的中介物
六、玉是中華民族禮儀載體
七、玉是君子的代名詞
八、玉是無價之寶
九、玉是文明傳播的介質
十、玉的種類多蘊藏豐富第二章 玉器收藏投資市場現(xiàn)狀
一、2000年——2007年玉器市場狀況
二、2008年玉器市場狀況
三、200g年玉器市場狀況
四、2010年玉器市場狀況
五、2011年玉器市場狀況
六、玉器市場的發(fā)展趨勢
1.高古玉值得關注
2.材質和雕工均佳的玉器將受追捧
3.“徽宗玉”和“乾隆玉”升值潛力巨大
4.和田玉投資市場風險將加大
5.現(xiàn)當代雕刻大師的作品將倍受關注
6.翡翠市場會越來越好
7.奇特品種不可小視
七、投資玉器要當心贗品第三章 新石器時代至戰(zhàn)困玉器鑒賞
一、良渚文化玉器的鑒賞
二、良渚文化玉器的辨?zhèn)?br />三、紅山文化玉器鑒賞
四、紅山文化玉器的辨?zhèn)?br />1.掌握紅山文化玉器的材質特點
2.掌握紅山文化玉器的造型
3.掌握紅山文化玉器的紋飾
4.掌握紅山文化玉器的雕工
5.掌握紅山文化玉器的鉆孔
6.掌握紅山文化玉器的沁色
7.掌握紅山文化玉器的金屬斑痕
8.掌握紅山文化玉器的舊色與光澤
五、夏商周玉器鑒賞
六、春秋戰(zhàn)國玉器鑒賞第四章 漢代至元代玉器鑒賞
一、漢代玉器鑒賞
二、魏晉南北朝玉器鑒賞
三、唐代玉器鑒賞
四、宋代玉器鑒賞
1.云紋的特點
2.魚鳥紋的特點
3.卷草紋的特點
4.獸面紋的特點
5.龍紋的特點
6.螭紋的特點
五、遼金元玉器鑒賞
1.遼代玉器的特點
2.金代玉器的特點
3.元代玉器的特點第五章 明清玉器鑒賞
、明代玉器的時代特點
1.明代玉器風格清新
2.佩玉體系不斷完善
3.人獸玉雕大量涌現(xiàn)
4.表現(xiàn)形式更加多樣化
5.質地細膩、溫潤光澤
6.吉祥圖案變化萬千
7.注重題詩和款識
8.玉質壺杯日益增多
9.三大琢玉中心三足鼎立
10.子岡玉的特點
11.玉器在冠服制度中的應用
12.玉制器皿種類不斷增加
13.藝術表現(xiàn)更加精細
14.偽古玉大量出現(xiàn)
二、清代玉器鑒賞
1.玉雕風格更加完善
2.玉器圖案與繪畫關系密切
3.仿古彝玉日漸盛行
4.乾隆時代的玉琢水平達到高峰
5.創(chuàng)新工藝層出不窮
6.玉器收藏之風大盛
7.偽古玉制作和鑒定并舉第六章 玉器種類鑒賞
一、以產地進行分類
1.天山玉鑒賞
2.重陽玉鑒賞
3.梅嶺玉鑒賞
4.西藏玉鑒賞
5.嶗山海底玉鑒賞
6.梅花玉鑒賞
7.四川龍溪玉鑒賞
8.京黃玉鑒賞
9.安綠玉鑒賞
10.金山玉鑒賞
二、以玉枓環(huán)境進行分類
1.山料鑒賞
2.山流水料鑒賞
3.仔料鑒賞
三、以顏色進行分類
1.白玉鑒賞
2.墨玉鑒賞
3.黃玉鑒賞
4.青玉鑒賞
5.青白玉鑒賞
6.糖玉鑒賞
7.花玉鑒賞
8.紅玉鑒賞
9.綠玉髓鑒賞
10.光玉髓鑒賞
11.粉翠鑒賞
12.雅翠鑒賞
13.翡翠鑒賞
四、易混淆的玉石鑒賞
1.綠松石鑒賞
2.孔雀石鑒賞
3.碧甸子鑒賞
五、不同玉枓的價值第七章 古玉的辨?zhèn)渭记?br />一、古玉仿造的歷史
二、當代仿造古玉的地域
1.河南
2.安徽
3.江蘇
4.浙江/l40
5.上海
6.西安/l41
三、玉器仿制的熱點—高古玉
四、正確識別“高檔”白玉仿造品
1.料器
2.劣質玉料的代制品
五、傳世玉器與出土玉器的鑒別技巧
六、玉器改作補整的鑒別技巧
七、古玉鑒定的科學方法
1.傳統(tǒng)的古玉鑒定方法
2.科學的古玉鑒定方法
八、古玉仿沁大全
1.偽石灰古
2.羊玉
3.狗玉
4.梅玉
5.風玉
6.叩玉
7.提油玉
8.炸烤泡玉
9.埋玉
10.煮玉
11.血沁玉
12.黑斑玉
13.罐子玉
九、警惕殘破玉器的造假第八章 玉器的質量評價標準
一、人物玉器的質量評價標準
1.一級品標準
2.二級品標準
3.三級品標準
二、動物玉器的質量評價標準
1.一級品標準
2.二級品標準
3.三級品標準
三、玉器器皿的質量評價標準
1.一級品標準
2.二級品標準
3.三級品標準
四、玉器鳥類的質量評價標準
1.一級品標準
2.二級品標準
3.三級品標準
五、玉器花卉的質量評價標準
1.一級品標準
2.二級品標準
3.三級品標準
六、玉器山子雕的質量評價標準
1.一級品標準
2.二級品標準
3.三級品標準
七、珍品佳作玉雕的價值評判
1.雕刻大師的創(chuàng)作結晶
2.推陳出新的創(chuàng)舉
3.特殊的工藝技術
4.俏色的藝術
5.作品的神韻
6.超越前人的新作第九章 玉器的收藏技巧
第十章 玉器的保養(yǎng)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