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德裔美國物理學家、思想家及哲學家,猶太人。現代物理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相對論“質能關系”的提出者,“決定論量子力學詮釋”的捍衛(wèi)者。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愛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與貢獻是建立了相對論。19世紀末期是物理學的大變革時期,愛因斯坦就是那個構建嶄新的物理學大廈的人。他從實驗事實出發(fā),重新考察了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在理論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1905年6月30日,愛因斯坦在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中提出了狹義相對論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內容。1915年11月,他先后發(fā)表了四篇論文,證明了水星近日點的運動,并給出了正確的引力場方程。至此,廣義相對論的基本問題都解決了,廣義相對論誕生了。1916年,愛因斯坦完成《廣義相對論的基礎》,將以前適用于慣性系的相對論稱為狹義相對論,將只對于慣性系物理規(guī)律同樣成立的原理稱為狹義相對性原理,并進一步表述了廣義相對性原理:物理學的定律必須對于無論哪種方式運動著的參照系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