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托馬斯·赫爾佐格
從先鋒派到可持續(xù)——賈娜-雷維丁
2007年度“全球可持續(xù)建筑獎”獲獎者
斯特凡·貝尼施斯圖加特,德國
“我們努力建造適度舒適的工作和居住空間?!?br />——泰倫斯·唐納利細胞及生物分子研究中心
——哈佛奧爾斯頓科學中心
——IBN林業(yè)及自然研究學院
巴克里斯納·多西艾哈邁達巴德,印度
“我的建筑是有人情味的,是為特定氣候所做的設計?!?br />——桑伽,Vastu Shipfi基金會辦公室和建筑師工作室
——阿蘭亞低收入人群住宅項目
——印度管理學院
弗朗索瓦茲·埃萊娜·朱達巴黎,法國
“我們建筑師最終一定要終止設計豐碑的想法?!?br />——植物園
——集市及其周邊環(huán)境設計
赫爾門·考夫曼施瓦察赫,奧地利
“在巨大的社會職責與政治職責方面,我才剛剛起步?!?br />——盧德施社區(qū)中心
——奧爾珀勒(0L,PERER)庇護所
——ALLMEINTALWEG居住綜合體
王澍杭州,中國
“一堵石頭墻就仿佛是一株植物,它是會生長的?!?br />——中國美院象山校區(qū)
——五散房,鄞州公園
2008年度“全球可持續(xù)建筑獎”獲獎者
法布拉齊奧·卡羅拉那不勒斯,意大利
“本土材料及工藝給建筑定義了一個新的傳統道德準則。”
——KAMBARY旅館
——傳統醫(yī)藥地方中心
——文化和社會中心
Elemental事務所圣地亞哥,智利
“在投資不變的前提下,民主合作會帶來更大的效益。”
——貧民區(qū)百戶家庭回遷項目
——鏡像住宅(LO ESPEJO)——社會保障房項目
——Renca居住區(qū)——安置房項目
鄉(xiāng)村工作室紐伯恩,阿拉巴馬,美國
“我們簡樸的可持續(xù)性源自于必要性。”
——消防站和村鎮(zhèn)大廳
——阿克倫市男孩女孩俱樂部
——社區(qū)中心/玻璃教堂
——安提阿浸信會教堂
菲利普·薩米恩布魯塞爾,比利時
“無論從什么高度看,結構體系都會充滿著令人驚嘆的詩意?!?br />——火車站頂篷加建工程
——消防站,豪滕商務區(qū)
卡琳·斯瑪茨開普敦,南非
“可持續(xù)是關于人的?!?br />——DAWID KLAASTE中心
——GUGA S'THEBE——藝術、文化和遺產村落
——WESBANK小學
附錄
作者介紹
獲獎者介紹
圖片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