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人文地理紀實(第2輯):西行雜記》作者李孤帆,據書中所記,他1937年7月到香港,工作于香港的銀行。李孤帆雖從事金融工作,對于人文地理卻具有濃厚的興趣,書中常常征引歷史典故及古典詩詞,表現(xiàn)了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從書中的敘述和議論看,作者的立場并非屬于左翼,而是一個關心國事、愛國抗戰(zhàn),受限于民國政府視野的人??勺⒁獾倪€有職業(yè)性,每到一個地方,他都較為關注本地的銀行,打交道的也常是銀行中人。在我們讀慣了左翼或右翼文人的現(xiàn)代史敘述后,這一篇職業(yè)金融人士的西行記錄,或者讓人不無興趣。作者在重慶游覽了南溫泉、南山及重慶南岸。所思所感,既有家國之痛,也有內政腐敗之苦。在南山賞花時,作者想到幾年前在北京中山公園、三海與頤和園及回途在華山賞花的情景,“今則北平已非復我有,華山仍屹立如常,長安市中賞花者不知為何等人物了?可見游山玩水也須賴國力的保障,否則在強鄰壓境的時候,縱有名勝古跡,更有何欣賞的權利呢?”在游重慶南溫泉的時候,遇到的問題則來自國內特權集團,黨政軍校各集團占據了溫泉,使得普通百姓無權享用,這也讓作者感到“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