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建筑設計具有隨性、自由的一面,建筑設計者或者建設者往往樂于使建筑擺脫通常的一面,異于常態(tài)。但是我們始終不能忘記建筑是要被大量的人群所使用的,涉及大量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并且,公共建筑的屬性決定了我們要有一整套的生產、安裝、維護等的產業(yè)鏈與之配合,這本集子所涉及的教育、醫(yī)療、體育、交通建筑在這些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 首先.書中所收錄的優(yōu)秀案例作品其實都是個性化的設計與通用的規(guī)范完美結合的范例。我們的難點在于既要保持個性化的一面,同時又要把這些元素融入在通用的、甚至是大眾的、標準的框架之下。 其次,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探討一個我們稱之為功能變異的問題。我們傳統(tǒng)理解的功能是相對單一的、狹窄的使用功能,但現在的建筑往往涉及環(huán)境行為學、心理學。我們在解決直接屬性功能的同時,還要兼顧很多其他方面,所以,功能在這里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其內涵和外延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其三,這些建筑體系涉及的工藝、設備、公共設施相對較多,而且這些設備、設施近些年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也必然使其建筑應有完整的配套體系與之相適應。這些設備、設施的改變甚至改變了建筑的工藝、流程與使用方式,當然也涉及其空間模式的變化。 其四,人性化與人機工程始終是教育、醫(yī)療、體育、交通建筑能夠安全、高效使用的一個條件和目標,往往我們很多設計出彩的一面是通過這些細節(jié)來體現和表達的。 最后,近幾年來也產生了一批非常優(yōu)秀的教育、醫(yī)療、體育、交通建筑。其表現出來的技術和藝術性以及多樣性呈現出繽紛多樣的形態(tài),是有必要及時盤點總結,推而廣之。 我們欣喜地看到,近幾年國內有許多優(yōu)秀的建筑師在設計、新材料應用及空間駕馭能力上已經同國外建筑師接近,并且國內建筑師得到的機會和設計規(guī)模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令我們感到欣慰的地方。但也必須承認,近些年我們花更多精力關注的是建筑可識別性的營造、空間性、表皮構造及風格的追求,而對于教育、醫(yī)療、體育、交通建筑而言.其實有非常多專屬性的細節(jié)研究方面大多是粗線條的勾勒。相比較而言,國外的一些建筑師終其一生可能只做一種類型的建筑,所以我們相信在下一個階段會有更多專題性的設計研究出現,在未來會涌現出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更多從使用的角度關注和評判建筑,而不僅僅是注意形態(tài)方面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