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就很重視兒童的教育,有“蒙以養(yǎng)正”的說法。蒙書也稱為“蒙養(yǎng)書”,至今產生了很多流傳很廣的啟蒙讀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就《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合稱“三百千”。“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很少有人不知道這兩句出自《百家姓》,而《百家姓》家喻戶曉、流傳至今,與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姓氏歷史文化是分不開的。實際上,我們中華民族姓氏的起源、形成、發(fā)展經歷了一個復雜的過程。我們現(xiàn)在常說“姓氏”,其實是“姓”和“氏”兩個構成的,“姓”產生在前,“氏”產生在后。 “姓”產生于秦漢之前上古的母系氏族社會時期,同一個母系的子女同姓,因此“姓”是用來“別婚姻”的,這樣同姓男女不能結婚,以保證本氏族人丁的健康興旺,例如中國最古老的姓:姬、贏、姚、姜等,都帶有“女字旁”。而“氏”是同一祖先的共同族號,表示血統(tǒng),用來“明貴賤”。一般只有貴族才能有氏,而平民百姓只有姓。秦漢以后,平民地位提高,姓與氏漸漸合一,才開始形成我們今天所說的“姓氏”。傳至今《百家姓》有多種版本,我們這本書選取的是單姓444,復姓60(結語“第五言福,百家姓終”)版本。另外,《孩子最喜歡的經典·啟蒙國學:百家姓》配有精美彩圖,內容的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希冀讓孩子在輕松喻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