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來,圍繞通貨膨脹指標測度問題理論界和實務界展開了豐富的研究,概括而言,關注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宏觀經濟的兩個領域,一是實體經濟領域商品價格指數修正,二是金融經濟領域資產價格對傳統(tǒng)通貨膨脹的影響。由此,形成了通貨膨脹指標測度及貨幣政策框架調整問題的兩種研究范式。第一種研究范式的立論基礎是傳統(tǒng)通貨膨脹衡量指標包含大量短期供給沖擊帶來的價格噪音,使得CPI指數短期內出現(xiàn)劇烈波動,不能準確地衡量一般物價水平長期變化趨勢?;诖耍腥苏J為基于CPI的價格變動作出的宏觀調控決策,難免失之偏頗。為消除CPI中短期波動成分對一般物價水平長期變動趨勢的影響,人們提出運用“核心通貨膨脹”作為通貨膨脹長期變動趨勢的度量。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紛紛以通貨膨脹目標制作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框架(尤其是歐美發(fā)達國家與部分新興市場國家,比如英國、新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以色列、巴西、泰國、韓國等),核心通貨膨脹更是成為這些國家貨幣當局十分關注的重點。在具體實踐中,除了定期公布標題通貨膨脹(Headline Inflation)指標之外,核心通貨膨脹指標的穩(wěn)定成為大多數國家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第二種研究范式討論的焦點是是否將資產價格變量納入通貨膨脹指數當中。其研究的立論基礎是隨著經濟發(fā)展和金融化率的提高,金融資產不斷膨脹,居民在進行當期商品消費的同時,選擇多渠道資產投資日益成為經濟發(fā)展的常態(tài)。在這一趨勢下,部分國家開始出現(xiàn)資產價格大幅上漲的同時,消費物價總指數保持相對穩(wěn)定,不同市場體系價格運行呈現(xiàn)相互背離特征。資產價格的變化也因此成為影響貨幣供求,進而影響通貨膨脹長期變動趨勢的又一重要價格變量。因此,只盯住傳統(tǒng)CPI變化而忽視資產價格因素作用的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受到質疑。正是由于資產價格變化對通貨膨脹潛在變動趨勢有實質影響,業(yè)界對于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決策參考信息集合中是否應該納入資產價格變量,以何種方式和方法予以考慮,尤其是在度量通貨膨脹水平時要不要引入資產價格等問題上爭論不休。具體到我國通貨膨脹測度及貨幣政策價格穩(wěn)定目標問題,其一,我們要不要測度我國的核心通貨膨脹指數并將其作為人民銀行反通脹措施的基礎?其二,我國的貨幣政策是否對資產價格波動作出積極響應?對此,目前我國理論界存在很大爭議。爭論的實質在于有沒有必要在我國通脹指數測度中考慮短期價格噪音和資產價格沖擊的影響。對此,《中國通貨膨脹指數修正研究》從通貨膨脹的本質特征出發(fā),認為貨幣政策價格穩(wěn)定目標的本義應是重點關注廣義價格指數(包括商品市場和資產市場)的長期變動趨勢,并以此為立論基礎,結合以上兩種研究范式,展開對我國通貨膨脹指數的修正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實體經濟短期價格噪音和資產價格膨脹對我國通脹指數變動趨勢具有實質性影響,修正后的新指數能有效改善貨幣政策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