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fā)現”版塊刊發(fā)了任曉輝先生親赴俄羅斯圣彼得堡,對抄本《石頭記》目驗后的研究性文章,糾正了以往對列藏本認識的一些錯誤;董志新先生《李煦曹寅處理兩淮鹽務的爭執(zhí)與合作》一文,是《虛白齋尺牘》公布后第一篇研究文章,對曹寅、李煦處理兩淮鹽務的分歧與合作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梳理與分析,學術性強;顧斌先生用新發(fā)現的大量詳實的史料證明了曹寅“東皋表兄”為曹殷六的事實,使相關研究又向前推進了一步?!拔谋荆堪姹尽笨l(fā)的呂啟祥先生有關《紅樓夢》后四十回問題的研究文章,細致而深入,不愧為典范之作;臺灣學者劉廣定,大陸版本研究專家曹立波、夏薇于《石頭記》戚序本、蒙府本的研究,亦有新的見解。2012年適值著名紅學家端木蕻良先生誕辰100周年,本輯“紀念?傳承”版塊特編發(fā)了一組紀念文章,表達對先生的緬懷之情。“文化?藝術”版塊中,謝雍君先生《一次有意味有意義的演出》一文通過對《紅樓夢》全本戲和小本戲的縱向梳理和橫向論述,論證江蘇省昆《紅樓夢》采用昆曲折子戲演出的方式,是一件有意味、有意義之事,其“編舊如舊”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以傳承為前提的制作模式,值得當代戲曲人去研究和思考。此外,本輯還有年輕學者在發(fā)現研究、文本版本、文化藝術等多方面的新作,無論是學術性,還是藝術性,都值得關注。